01甜蜜鲜味
幼学之年长居朔方,没见过荔枝,但昔人笔下的荔枝使人怦然心动,也有骚人白居易“愁君得吃是何年”的感想。
罗浮山下四序春,卢橘杨梅顺次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宋代苏东坡被贬南蛮之地岭南,清甜适口的荔枝令苏老师长忘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赋诗《食荔枝》愿为岭南人。
古代时荔枝都是写成“离支”。白居易说: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李唐时间,京都长安。那些皇家和贵族想吃,就要想想法运来,言传身教,荔枝愈加的娇贵。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顺次开。
一骑尘凡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据《新唐书》记录唐玄宗之宠妃杨玉环与荔枝: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递,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都城。
02药用代价
荔枝不只唯一其鲜味,更有药用代价。
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以根、假种皮(果肉)及核入药。夏秋汇集,晒干。
性味
根:微苦、涩,温。
假种皮(果肉):甘、酸,温。
核:甘、微苦、涩,温。
机能主治
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03一颗荔枝三把火
鲜荔枝味甜鲜美,汁多肉嫩,养分丰厚,含有大批的维生素C,实为瓜果中之绝品。荔枝不宜多食,本地人称“一颗荔枝三把火”,食之多则发烧疮。陆续、大批食用鲜荔枝会形成头晕、心慌、神态惨白、饥饿感、出盗汗、恶心、兄弟无力等症,严峻者还可呈现昏倒、抽搐、呼吸不规矩乃至骤然昏倒、脉搏细弱、类近低血糖病症,医学上称为荔枝急性中*,即荔枝病。荔枝病患者应平卧停顿,轻则冲服浓糖水一杯,病院就诊。
04医家论说
1、玉揪药解:荔枝,甘温潮湿,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雷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干者味减,不如鲜者,而气质平和,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则大捷鲜者。
2、食疗本草:益智,健气。
3、海药本草: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
4、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
5、本草衍义补遗:消瘤赘赤肿。
6、本草提要:治瘰疬,疔肿,发赤子痘疮。
7、玉揪药解: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8、本草从头:解烦渴,止呃逆。
9、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10、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血,咽喉肿痛,呕逆等证。
05处方
1、治呃逆不只
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医方提要》)
2、治瘰疬腐朽
荔肉敷患处。(《泉州本草》)
3、治疔疮恶肿
荔枝肉、白梅各三个。捣做饼子,贴于疮上。(《济生秘览》)
4、治风火牙痛
大荔枝一个,剔开,填盐满壳,煅研,搽之。(《孙天仁集效方》)
5、止内伤出血,并避让疮口沾染腐朽,得以飞快愈合
荔枝晒干研末(浸童便晒更佳)备用。每用取末掺患处。(《泉州本草》)
6、治老翁五更泻,粪便溏软
荔枝干,屡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连服三次;酌加山药或莲子同煮更佳。(《泉州本草》)
7、治妊妇打胎后下血不只及产后出血
荔枝干七个(连壳和核一同打垮),用两碗水煎至一碗服下。
8、治赤子遗尿
天天吃荔枝干十个。
9、治妇女空虚血虚
荔枝干、大枣各七个,水煎服,逐日一剂。
10、治气虚寒痛
荔枝肉5枚,煮酒1杯服用,屡服灵验。
06药膳
荔枝莲子淮山粥
干荔枝肉50克,淮山、莲子各10克(捣碎),水煮至软烂时,参加大米克,同煮粥,用油盐或白糖调味食用,可治老翁晨起泻肚(五更泻),大便溏稀等症。
结尾,终了本文之际也赋诗一首:
荔枝初熟得当采,玉雪肌肤叶亦黛。
果未离枝客已到,摘尽红星始下来。
?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