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是围绕睾丸的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病变。可见于各种年龄,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精索鞘膜积液在鞘状突闭合正常时,由于睾丸、附睾感染或肿瘤、丝虫病、外伤等后天性因素引起精索鞘膜内液体量增多,形成精索鞘膜积液。★混合型鞘膜积液
是指临床上出现精索鞘膜积液和睾丸鞘膜积液并存的类型。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
鞘状突在内环处闭合,精索处未闭合。其与睾丸鞘膜腔相通,外观多呈梨形,位于阴囊内。睾丸与附睾触摸不清,外环口因受压扩大,但与腹腔不相通。
★交通性鞘膜积液
又叫先天性鞘膜积液,是由于鞘状突在出生后仍未闭合,造成腹腔内液体与鞘膜囊内液体相通,鞘膜积液时大时小。孩子白天玩一天后阴囊到晚上增大,夜间睡一宿觉后,清晨起床时鞘膜积液消失,就属于交通性鞘膜积液。
根据积液的原因进行分类★原发性鞘膜积液其病程缓慢,病理学检查可见鞘膜出现慢性炎症,这可能与既往创伤和炎症有关系。★继发性鞘膜积液
顾名思义,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急性睾丸炎、创伤、阴囊手术后。另外,还可继发于高热、腹水、低蛋白血症等全身病变时。
02诊断要点?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阴囊内有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且透光实验阳性。
?B超检查呈液性暗区,无回声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液体量。继发于炎症或创伤后的鞘膜积液无回声区表现为点状低回声或细线样低回声,多数还可见分隔。
?若穿刺检查结果若为浑浊的血性或脓性积液,则为鞘膜积液合并感染;若为乳糜样液体,则为丝虫病导致的鞘膜积液。但由于穿刺会引起出血、感染、肿瘤扩散,所以临床上较少使用。
03治疗方式1岁以内鞘膜积液张力低的患儿有自愈可能,应随诊观察;超过1岁且逐渐增大的患儿则需要手术治疗。
鞘膜积液的最好佳治疗方法就是手术。
1.小儿手术切口及人工气腹脐皱上切开0.4cm小口,插入气腹针充气后,戳孔置入微型腹腔镜;另在左脐旁3cm切开0.3cm小口,戳孔置人操作钳。
2.探查镜下所见鞘膜积液内环口有3种形态57%内环口0.3~0.7cm
挤压阴囊及精索肿块,可见积液全部由内环口反流回腹腔,阴囊及精索肿块可全部消失。
38%内环口0.2~0.4cm
挤压阴囊及精索肿块,可见积液呈滴水状反流回腹腔,阴囊及精索肿块可全部或部分消失。
4%内环口呈一小凹陷
挤压阴囊及精索肿块,可见一囊状物突出至凹陷处,但不见积液流回腹腔,阴囊及精索肿块不缩小、不消失。
3.缝合内环口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将皮肤切开0.15cm小口,从此处刺入带线针,缝合内环口内半圈,线带进腹腔,退带线针出腹腔,再由此切口刺入钩针,缝合内环口外半圈,将腹腔缝线钩住带出腹腔。这时内环口成一荷包缝合,将线拉紧打结,缚在皮下,内环口被关闭,解除气腹,结束手术,切口不需缝合。
4.穿刺抽液对于阴囊及精索仍有积液者,可采取穿刺抽出液体,再注入醋酸泼尼松龙。
Tips:术后护理1.鞘膜积液的患者应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鸡蛋、鱼肉等。
2.鞘膜积液术后的患者,应及时补充果蔬,多喝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利于通便。
3.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食会引起过敏的食物。
4.对于婴儿型鞘膜积液的患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END本期主讲专家:张敬悌
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持开展了多项小儿泌尿外科复杂、高难度手术,在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肿瘤、损伤、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兼任陕西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并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发表SCI及其它专业论文45篇。本文选自《儿童与健康》年第8期
编辑制作/马云云
审读/吴小桃
★欢迎转载★
往期精彩回顾
陆续出现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最小的仅2岁!儿童怎么防护?如何做好儿童的疫情防控?儿科专家9问答详解
切记丨洗手的时机和方法长按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