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医师大会邀请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及法律界人士就妇产科热点问题作精彩讲座、第七届妇产科医师优秀论文报告、壁报展及优秀论文评选、疑难病例讨论及专家点评。参会医生逾千人,八个会场座无虚席。
Ⅰ.妇科会场
段华教授:剖宫产憩室的内镜治疗
首都医科医院段华教授对剖宫产憩室的内镜治疗进行了剖析,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其优势在于利用充盈膀胱与膨宫介质形成的双向投射,可以清晰的看到缺损及残存肌层的厚度,准确测量憩室厚度;明确分型并利于制定手术方案。段教授结合多个手术视频对憩室的处理进行了分享,详细讲解了憩室厚度的测量方法。段教授指出,憩室中的防粘连的物质未吸收好会造成憩室愈合不良,强调多种方法测量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陈捷教授:应对二胎的子宫肌瘤手术时机的探讨
福建中医院陈捷教授阐述了众多学者对于宫肌瘤手术的观点,无手术创伤的子宫在妊娠期、产时、产后发生破裂和穿孔的发生率为1/~1/。LM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约0.5%~1.5%,远高于非LM者,也高于TARM。子宫肌瘤术后子宫破裂发生率总计0.7%。大样本的文献指出,不到6个月就怀孕比一年半以后怀孕的风险增加了3倍,而半年以上与一年半以上妊娠的比较,子宫破裂风险并没有明显增加,因此建议术后避孕3-6个月。陈教授亦结合手术视频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了手术方法的讲授与解析。
王素敏教授: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生殖预后解析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王素敏教授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生殖预后进行了讲解,GnRHa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准备,有缩小肌瘤体积和减少出血的优点,但也有其弊端,即术中肌瘤层次不清楚,易术后复发,应慎重使用。TCRA器械的选择原则以减少子宫内膜损伤为前提。IUA分离手术后应进行宫腔镜二次探查术,明确宫腔形态、子宫内膜状态并排除影响妊娠的因素。王教授分享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手术治疗后现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宫腔粘连IVF病人的妊娠成功率主要因素是年龄、内膜厚度以及胚胎质量。雌激素的个体化使用、综合化管理很重要。
Ⅱ.妇科肿瘤
崔满华教授:宫颈癌漏诊的原因分析
宫颈癌病因明确、筛查程序规范、治疗指南规范,但为何依然有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医院崔满华教授对问题进行了解答,指出原因是由于未进行规范筛查、未及时就诊、漏诊导致未能早期发现宫颈癌,以及治疗不规范导致高死亡率。群体筛查的漏诊在于HPV/TCT假阴性,未进一步检查;细胞学假阴性是由于样品收集时出现问题,涂片质量不佳,阅片的质量不稳定,普通医师与资深专家的阅片结果一致率仅78%。崔教授亦对吉大二院的宫颈微偏腺癌研究数据与参会医生进行了分享。对于预防漏诊,需要了解宫颈腺癌、做过锥切的病人、特殊组织学类型是容易漏诊的情况,因此就诊患者的常规检查不容忽视,当肉眼所见和客观检查不相符时,应选择阴道镜检查和必要的活检、颈管搔刮、诊断性锥切。
Ⅲ.生殖内分泌
*荷凤教授:PGS/PGD在高龄生育的应用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荷凤教授指出目前存在的PGS争议包括:1、PGS改善高龄女性的IVF结局?随着遗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检测的染色体数目的增多,以及囊胚培养技术的成熟,尤其是单囊胚胎移植的普及,可能会更准确地评价PGS的作用。2、PGS改善反复种植失败(RIF)的妊娠结局?结合新的遗传学技术和单囊胚移植,可能会改善RIF的临床结局。3、PGS改善复发性流产(RSA)病人的妊娠结局?目前的研究尚存在问题,对于纳入的复发性流产或不明原因流产不统一。在活检时期方面,*教授指出与卵裂期相比,囊胚期活检的结果更加可靠。检测方法方面,第一代PGS:FISH和q-PCR,这两项技术仅能检测有限数目的基因,正逐渐被替代。第二代PGS技术可能更准确地评价PGS的作用,在临床大规模的开展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RCT研究。
郁琦教授:精准医学面面观-重新发现基础体温
医院郁琦教授指出,现代医学的诊疗模式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疾病的定义-生理及病理生理基础-病因检查和确定-针对病因制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治愈或无效。对于排卵的检查,单相基础体温为不排卵,双相基础体温为有排卵。B超可监测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及后穹窿有无积液。卵泡的发育每天都不一样,无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该每天监测。但传统BBT测量手段存在不方便、不精确等缺点,可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更精确的基础体温测定。郁教授指出,不孕不是一个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病因复杂,基因定位不清。互联网+IT+基础体温+大数据的模式,将更好地助力医务工作者。
Ⅳ.产科会场
夏恩兰教授:宫颈机能不全的极简式腹腔镜环扎术
医院夏恩兰教授对极简式腹腔镜环扎术进行了讲解,对LTCC术造穴法、SLTCC术穿刺法-极简术式、SLTCC术穿刺法-完全双角子宫成型后的手术进行了详细的手术方法及技巧的讲解,对于举宫以及环扎的手法进行了解析。夏教授指出,“极简式”LTCC的优点是解剖结构清晰、顶举器的应用使得膀胱远离穿刺点、环扎于子宫颈峡部、操作简单且易于掌握,适应证是宫颈短和经阴道环扎困难者以及经阴道环扎失败者。终止妊娠时应择期剖宫产,不建议规律子宫收缩后再手术治疗;无生育要求者,建议取出环扎带,可腹腔镜下取出及后穹隆阴式取出。
王谢桐教授: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利弊评估
医院王谢桐教授对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利弊进行了分析,羊水穿刺最常用,推荐15周妊娠后,用有鞘22G穿刺针进行。王教授通过视频展示了其进行绒毛取样的过程,绒毛取样很安全,研究显示绒毛取样并不比羊水穿刺的流产率高。脐血穿刺在妊娠18周后行脐带穿刺或脐血穿刺,用于产前诊断和产前治疗(胎儿宫内输血)。研究表明,羊水穿刺流产率为0.5%-1.0%,绒毛膜穿刺活检术的流产率为0.5%-1.0%,经皮脐血穿刺术的流产率为1.3%,王教授建议脐血穿刺在有侵入性胎儿手术的专业中心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
Ⅴ.妇产科热点问题论坛
尤志学教授:绝经期HSIL诊断和处理的难点、对策
医院尤志学教授结合国际解决方案以及个人多年临床经验对绝经期HSIL诊断和处理进行了阐释。尤教授指出,阴道局部雌激素治疗可帮助缓解部分由于萎缩引起的改变,要重视阴道镜图像LSIL的多点活检。锥切并不是非常完善的方式,但宫颈高度病变妇女的诊断还是首选锥切,应参照阴道镜、组织病理结果,确认和锥切活检结果一致。子宫全切的优势在于细胞学随访更方便,能解决无法剔除干净的问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何种术式,都不能阻止阴道残端高级病变的发生。尤教授亦结合了多个案例解读了绝经期HSIL的个性化处理方案。
隋龙教授:HSIL锥切切缘阳性:切除子宫?还是随访
上海复医院隋龙教授指出,HSIL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