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健康教育大课堂17产后腹直肌分离合并
TUhjnbcbe - 2021/9/5 22:19:00
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28/5657425.html

宝妈小张最近很苦恼,生完宝宝1年多了,但是肚皮松弛,不能恢复到原有苗条体型,多余赘肉在腹部突起,严重影响美观。产后初期,她一直认为刚刚生完孩子,肚皮有点松不要紧,慢慢自己就恢复了,所以一直没有在意。可是现在一年多了,外观越来越难看,有时甚至出现腰背痛,连起床都非常困难,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让她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医院胃肠外一科孙中伟副主任医师告诉她,其实这些都是腹直肌分离惹的祸。而且小张同时还合并脐疝,最终为她实施了微创腹腔镜手术,解决了烦恼。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diastasisrectiabdominis,DRA)是指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离。腹直肌位于前腹壁正中线两侧,为上宽下窄的带状腹肌,肌纤维呈纵行分布,左右腹直肌内侧以腹白线相隔。

腹直肌分离女性多见,主要在妊娠的后三个月和产后,男性相对少见。大多发生在脐部水平,也可出现在脐上或脐下方,不仅影响女性产后腹部美观和整体外形,还可导致腰部和骨盆的稳定性下降,出现腰部和骨盆带疼痛、体力活动受限,部分严重者可同时合并脐疝,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为什么腹直肌分离?

女性怀孕期间子宫扩张使腹部不断增大,此时腹直肌起止点间距离延长,使腹直肌和连接腹直肌的腹白线伸展、松弛,从而增加腹腔容积来适应妊娠需求。

据统计第1次怀孕至产后12个月的孕妇,妊娠21周DRA患病率为33.1%,产后6周为60.0%,产后6个月为45.5%,产后12个月为32.6%。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腹直肌分离是适应妊娠的生理变化。随着时间大部分宝妈腹直肌分离会慢慢恢复,但相当一部分宝妈如产后复查时间晚、分娩方式为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大等产后腹直肌分离状况持续存在超过半年到一年则为病理状态。

*左图为正常,右图为腹直肌分离

如何判断有无腹直肌分离:

目前尚无统一规范。最简单的办法,平卧位,抬头屈膝屈髋后用手触诊腹直肌中间,分离超过2横指的宽度即可诊断为腹直肌分离。也可以通过超声、CT等来测量腹直肌之间宽度来判断是否是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

对于部分女性在产后可自然消退,若腹直肌分离持续存在,则应采取措施积极干预。治疗方案主要包含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及手术治疗等。

1)运动疗法:顺产3天后即可进行腹直肌肌力训练,剖宫产后42天后可进行腹直肌肌力训练。包括在治疗师指导下,患者进行仰卧抬腿、搭桥运动、平地卷腹、跪姿收腹、站姿收腹、腹式呼吸等各种动作的训练。

2)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特殊治疗仪器电刺激产妇腹部两侧腹外斜肌、腹横肌以及腹直肌位置,仿生物电刺激通过不断刺激产妇腹部肌肉使其收缩,进而对松弛的腹壁局部肌群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使其肌肉群逐渐恢复正常功能。可对早期产后腹直肌分离和陈旧性腹直肌分离均有较好的效果。

3)手术治疗:部分宝妈经过保守治疗后腹壁外形松弛,持续性腰背骨盆疼痛等不适无缓解,腹直肌分离超过3cm,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手术可重建腹白线,但无法改变腹壁肌肉松弛状态应结合康复治疗以改善腹壁功能。手术修复主要包括折叠法、腹直肌复位联合腹壁整形术等。后者包括进行腹直肌复位、脐移位、收紧腹壁等治疗,从而恢复腹直肌功能重塑产后腹壁功能及外形,有助于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同时合并腹壁松弛的宝妈。

温馨提示: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门诊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教育大课堂17产后腹直肌分离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