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病例分享3岁女童运动智力发育落后伴
TUhjnbcbe - 2021/8/20 2:25:00
北京的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作者:郗宵,杨俊锋,李和平,兰翠霞,曾西

作者单位:医院惠济院区康复医学科

摘自《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1月第36卷第1期

病例资料

基本信息

患儿女,3岁,汉族。以“运动、智力发育落后伴皮肤鱼鳞样改变3年余”为代主诉于年3月5日收住医院康复医学科。

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中期产检时发现脐绕颈2周,医院37周顺产,体重3.0kg,未发现脐绕颈,无明显缺氧表现,皮肤正常。当晚发现患儿吐奶频繁、皮肤粗糙,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以“脑损伤综合征”住院治疗半个月,具体治疗情况不详,吐奶好转后出院。生后15d时发现患儿四肢抽搐伴双眼上翻,之后频繁抽搐,医院,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脑白质发育相当于0~1月龄左右;双侧中耳乳突积液,诊断为“癫痫;缺血缺氧性脑病”,给予口服“丙戊酸钠口服液1mL,2次/d”。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至1岁时自行停药,抽搐未再发作。后因患儿不能独坐,四肢肌张力高,智力较同龄儿童落后,间断医院行康复治疗,效果欠佳。

年3月12日因“运动、智力发育落后”就诊于儿科,建议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ALDH3A2基因纯合突变,考虑SLS,后未再治疗。现仍无法独坐、无言语表达、皮肤鱼鳞样改变,为改善上述症状就诊于我科。

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头围51cm,身长98cm,体重18.5kg。神志清,精神可,查体不合作,高级脑功能发育落后。全身皮肤鱼鳞样改变、过度角化(见图1a、b),面部较轻,牙釉质部分缺失(见图1c)。双侧咽反射正常,四肢可见自主运动,上肢屈肘肌群肌张力1+级,下肢伸膝肌肌群肌张力2级,股角被动活动范围0~30,余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均不受限,踝阵挛(Clonus分级):左侧1级,右侧2级;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sign(+)。感觉无法测评。精细动作:右前臂旋前、旋后不充分,手指呈钩状抓握,对指、侧捏不能完成。逗引会微笑,会指眼、耳、口、鼻、手。心肺腹查体无异常。

图1患儿临床资料图片

辅助检查

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传染病四项筛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分):8分。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项):卧位与翻身(51分)14分;坐位(60分)3分;爬与跪(42分)0分;站立(39分)0分;行走、跑、跳(72分)0分。

言语评估:患儿对简单物体、大小、颜色、多少、数字识别完成不能。可辨认五官(眼睛、嘴等)。

构音器官检查:张口、伸舌、噘嘴等构音器官检查无法配合。

吞咽功能评估:进食各形态食物未发现明显异常。

基因检测

抽取患儿(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先证者父母)的外周血行一代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父母均为ALDH3A2基因突变的杂合子,该患者17p11.2基因外显子区域有一处纯合突变点:c.A>G(腺嘌呤>鸟嘌呤),导致氨基酸改变p.AsnSer(天冬氨酸>丝氨酸)。

治疗

给予四肢各关节主动运动的诱发;辅助翻身、坐位、四点支撑等训练;右上肢精细运动的训练;本体感觉、核心肌群肌力训练;言语训练。训练10d时患儿可独坐约5min,皮肤改善不明显。嘱家属给予患儿低脂饮食及润肤霜涂抹皮肤。

临床诊断

Sjogren-Larsson综合征

讨论

SLS是在年由Sjogren和Larsson在瑞典北部对28例此类患者做了详细研究分析后确认此征为一种独立疾病。在年,由Barr等将此疾病命名为Sjogren-Larsson综合征。

目前认为SLS是常染色体遗传病,是由位于17p11.2的ALDH3A2基因突变造成,临床上SLS患者中约55%为ALDH3A2纯合突变,其他还有错义、缺失、插入突变、剪接错误以及一些复杂突变。该基因编码脂肪醛脱氢酶(FALDH)。FALDH是6-24碳的长链脂肪醛在氧化形成脂肪酸的过程中的依赖酶,FALDH突变可造成长链脂肪醛或醇的代谢异常。长链脂肪醛异常堆积可造成相应器官的损害,如皮肤、脑、眼等。

SLS表皮颗粒层细胞脂质代谢异常破坏了板层小体的结构及分泌,引起角质层细胞间非膜性脂质沉积,改变了膜的正常排列,影响水屏障功能,从而致使皮肤出现鱼鳞样改变,皮肤年龄与患儿实际年龄不符。这是SL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且多为首发表现,通常在出生时或婴儿期就可以出现,最常见部位在颈部、躯干和屈肌处,掌跖部可见中重度角化过度。同时可出现皮肤瘙痒、少汗等,研究证明皮肤瘙痒和增多的白三烯B4(LTB4)相关,5-脂氧合酶抑制剂可阻碍LTB4的形成,但在纳入研究的10例中仅1例获益。SLS的眼部病变主要表现为畏光、视敏度受损,*斑及中央凹处的斑点状色素沉着和晶体样沉积,随着年龄增长可越来越多,但并不加剧患者的眼功能。

神经系统病变是影响SLS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神经系统病变通常在1岁以内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智力发育低下、四肢痉挛、构音障碍、癫痫发作等,查体时可发现双侧Babinski征阳性、腱反射活跃或亢进。其神经病理学机制在于有髓神经纤维减少、脂类物质沉积在神经胶质细胞、含有脂褐素的巨噬细胞在血管间腔增殖等。辅助检查可发现头颅磁共振T2相上脑室周围白质呈高信号,同时可有脑电图的异常,表现为背景活动减慢,但无特异性。基本上所有患者的智力发育低下,智商测试结果通常在50分以下。

患者通常四肢呈痉挛状态,对被动活动范围影响较小,下肢症状较上肢重,可伴有双下肢骨骼肌力量不足,部分患者通过锻炼可在辅助下行走,但最终,在十几岁时所有患者会因肢体痉挛和收缩表现出行动能力的下降。构音障碍可能和顶枕部白质破坏相关,同时可有面部肌肉的功能障碍,构音障碍更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ADL。约40%的SLS患者可有癫痫发作,一般通过单药即可控制。

另外,SLS胎儿多数会早产,在一项有25例SLS患者的研究中,在已知明确孕周的情况下有18例早产,其平均孕周35.6周,其机制可能在于SLS胎儿在羊水中排泄过多的高活性脂质(如白三烯),从而触发炎症反应启动生产进程。除此之外还可有牙釉质部分缺失、小头畸形、矮小、吞咽障碍等表现。

SLS的诊断除典型临床表现外,尚需要FALDH酶缺乏或ALDH3A2基因突变的证据。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预后不良。一项随访了数十年的病例在出生时即有皮肤鱼鳞样改变,3岁会爬,8岁时可书写自己的名字,12岁时开始出现肌张力障碍及震颤,13岁时自主运动减少伴有脑电图异常,19岁时出现例吞咽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依赖。

该病的治疗也在探索阶段。在一项有34例患者的临床研究中,有19例使用了维生素A,剂量在每周10~25mg/d,在开始服用时患者的皮肤有明显好转,但当开始减量时(比如25mg/d减量为每2d25mg),患者皮肤的鱼鳞样改变和瘙痒开始加剧。另有研究显示SLS患者合并生物素缺乏,对于年幼及症状较轻者,生物素治疗有一定疗效,刚开始服用时患者皮肤状况和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服用至6个月后均未再改善。也有研究使用常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卡泊三醇来改善患者的皮肤情况,但该药用于儿童安全性、有效性、剂量尚未完全确定。齐留通是一种5-脂氧合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5-脂肪氧化酶来抑制LTB4及半胱氨酰白三烯的生成,这有助于减少体内白三烯的积聚,SLS患者瘙痒程度,但仅少数患者有效。目前常给予清洁皮肤并涂抹保湿面霜,这对该患者的皮肤状况有所缓解。

针对运动功能方面,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缓解肢体的痉挛状态、增加肌力,也可用一些矫形器来辅助患者。有临床研究提示可以用巴氯酚鞘内注射缓解SLS患者的痉挛状态,但该研究仅纳入了2例患者,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言语训练,其越早介入对患者的言语功能状况越好,这对提高患者的ADL至关重要。

这些治疗方法都只是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基因替代疗法才是新的治疗目标。已有研究构建了ALDH3A2基因缺失的小鼠模型,但该小鼠主要表现出皮肤症状,还需进一步研究。所以,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提倡产前基因筛查,减少SLS患儿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例分享3岁女童运动智力发育落后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