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第一个实习轮科科室就是二外科,在这个科室实习的一个月里,小编最深刻的病种就腹外疝。今天,我们在这里来共同探讨一下腹外疝中最常见的类型——腹股沟疝吧!轮科过的就当复习,还没轮科就当是预习哦~
在我们学习腹外疝定义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左边画的是腹壁的三层结构,右边则是腹外疝。
由图可见,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而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2个主要原因。
腹股沟疝则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一般分为斜疝和直疝2种。我们用一张图总结一下斜疝和直疝的临床特点以便鉴别。
当然啦,只靠以上的临床特点是不足以确诊的,我们还要借助辅助检查来确认。
辅助检查
1.透光试验因疝块不透光,故腹股沟斜疝透光试验呈明性,而鞘膜积液多为透光,呈阳性,可以此鉴别。但因幼儿的疝块组织菲薄,常能透光,勿与鞘膜积液混淆。
2.实验室检查疝内容物继发感染时,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增多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大便常规显示隐血试验阳性或可见白细胞。
3.影像学检查疝嵌顿或绞窄时,腹部X线可见肠梗阻征象。
处理原则
而确诊了腹股沟疝,若不及时处理,疝块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术后复发率增高;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早期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所以,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如传统的疝修补术,基本原则是高位结扎疝囊、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除此之外,无张力疝修补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也是外科治疗腹股沟疝的常见方法。
病人确诊腹股沟疝后,那么,作为一个临床护士,我们要怎么进行护理评估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呢?让我们一下来学习一下此篇推文的重点~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①一般情况:了解病人的年龄、职业,女病人生育史;
②腹股沟疝发生情况:了解腹股沟疝发生的状况、病情进展情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③相关因素:了解营养、发育等状况,有无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内压增高的情况,有无腹部手术、外伤、切口感染等病史,有无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服用史。
2.身体状况
①症状与体征:评估疝块的部位、大小、质地、有无压痛、能否回纳,用手压住深环观察疝块能否突出;有无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及其诱因;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有无发热、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感染征象;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征象。
②辅助检查:了解血常规检查有无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等,腹部X线检查有无肠梗阻;了解阴囊透光试验结果;对老年病人还需了解其心、肺、肾功能和血糖水平等。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有无因疝块长期反复突出影响工作和生活而感到焦虑不安,对手术治疗有无思想顾虑。了解病人及家属对预防腹内压增高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
1.卧床休息
疝块较大、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暂不能手术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建议病人离床活动时佩戴医用疝带,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2.消除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有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而暂不行手术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症状。指导病人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指导病人戒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排便通畅;妊娠期间在活动时可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
3.棉线束带或绷带压深环法的护理
1岁以内婴儿若疝较小或未发生嵌顿或绞窄,一般暂不手术。在使用棉线束带法或绷带压深环法时,应注意局部皮肤的血运情况,睡觉时可不用;避免长时间的哭闹,防止嵌顿疝的形成。
4.嵌顿性/绞窄性疝的护理
观察病人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若发生疝的嵌顿、绞窄,引起肠梗阻等情况,应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必要时备血。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5.完善术前准备
①对年老体弱、腹壁肌肉薄弱或复发疝的病人,术前应加强腹壁肌肉锻炼,并练习卧床排便和使用便器等;
②术前2周戒烟;
③服用阿司匹林者术前7日停药,抗凝治疗者术前遵医嘱停药,或选用合适的拮抗药;
④便秘者,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便困难;
⑤术前完成阴囊及会阴部的皮肤准备,若发现有毛囊炎等炎症表现,必要时应暂停手术;
⑥病人进手术室前,嘱其排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
⑦高龄、糖尿病、肥胖、消瘦、多次复发疝、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后和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二)术后护理
1.休息与活动
传统疝修补术后当日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降低腹股沟区切口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有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次日改为半卧位。术后卧床期间鼓励床上翻身及活动肢体,术后3-5日病人可离床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者一般术后当日或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等病人可适当推迟下床活动的时间。
2.饮食护理
根据麻醉方式及病人情况给予饮食指导。若无恶心、呕吐,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者术后即可进软食或普食;经腹腔镜疝修补术者术后6-12小时,少量饮水或进流质,之后逐渐恢复到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
3.防止腹内压增高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引起咳嗽;指导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以保护切口和减轻震动引起的切口疼痛。保持排便通畅,便秘者给予通便药物,避免用力排便。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可肌内注射氨甲酰胆碱或针灸,促进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必要时导尿。
4.预防阴囊水肿
因阴囊比较松弛、位置低,渗血、渗液易积聚于此。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
5.预防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引起疝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应尽早处理。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包括:
①病情观察:注意体温和脉搏的变化;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阴囊有无出血、血肿。
②切口护理:术后切口一般不需加沙袋压迫,有切口血肿时应予适当加压;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不被粪尿污染;若敷料脱落或被污染,及时更换。
③抗生素使用: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须合理应用抗生素。
今天的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啦!你学“废”了吗?
最后,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