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茶饮保健
TUhjnbcbe - 2021/6/20 18:05:00
(二)疏风解表茶.荆芥茶

原料:荆芥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

用途:外感发热、头痛;痈肿;流感。

来源:《本草纲目》。

.荆石茶

原料:荆芥5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白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表。

用途:风热头痛。

来源:《永类钤方》。

.荆桔茶

原料:荆芥5g、桔梗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利咽。

用途:风热壅肺之咽喉肿痛。

来源:《局方》。

.荆薄茶

原料:荆芥5g、青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祛风。

用途:口眼偏斜。

来源:《经验后方》。

.荆大茶

原料:荆芥5g、大*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泻热。

用途:小腹急痛,肛门肿痛。

来源:《宣明论方》。

.荆金茶

原料:荆芥5g、金银花3g、土茯苓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解*。

用途:一切疮疥。

来源:《本草汇言》。

.荆风茶

原料:荆芥5g、防风3g、柴胡3g、薄荷3g、绿茶5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宣通,和解退热。

用途:风热咽痛;泌尿系感染。

来源:传统药茶方。

.荆桂茶

原料:荆芥5g、桂枝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转扬疏散,解肌发表。

用途:外感风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防风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祛湿止痛;抗菌,解热镇痛。

用途:外感风寒、头痛项强;破伤风。

来源:《本经》。

原料:防风5g、葛根3g、荆芥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

用途:风邪伤卫、恶风有汗。

来源:《症因脉治》。

.清空茶

原料:防风5g、羌活3g、川芎3g、柴胡3g、*连0.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防风、羌活、川芎、柴胡、*连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风止痛。

用途:风热湿上扰头目、目赤肿痛。

来源:《兰室秘藏》。

.风芷茶

原料:防风5g、白芷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止痛。

用途:偏正头痛、痛不可忍者。

来源:《普济方》。

.风龙茶

原料:防风5g、地龙3g、漏芦3g、绿茶3g。

用法:将防风、地龙、漏芦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通络止痛。

用途: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

来源:《圣惠方》。

.玉屏风茶

原料:防风5g、*芪5g、白术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煮药至水沸后泡茶,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固表。

用途:自汗。

来源:《丹溪心法》。

原料:防风5g、当归3g、赤芍3g、川芎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防风、当归、赤芍、川芎、白芷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祛瘀生肌。

用途:痈疽难收口者。

来源:《外科十法》。

.风天茶

原料:防风5g、天麻0.5g、蝉壳1g、绿茶3g。

用法:用水煎煮防风、天麻、蝉壳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止痒。

用途:皮肤搔痒;风疮疥癣。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防风5g、川芎3g、人参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益气止汗。

用途:盗汗。

来源:《世医得效方》。

原料:防风5g、枳壳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风理气通秘。

用途:老人便涩。

来源:《简便单方》。

原料:防风5g、羌活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祛湿。

用途:外感风寒湿肢节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防风5g、荆芥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

用途:外感风寒;流感。

来源:传统药茶方。

.风梅茶

原料:防风5g、乌梅2枚、甘草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抗敏。

用途:皮肤过敏;风邪所致皮肤搔痒。

来源:传统药茶方。

.抗敏茶

原料:防风5g、乌梅2枚、甘草3g、柴胡3g、五味子3g、绿茶5g。

用法:用防风、乌梅、柴胡、五味子的煎煮液冲泡甘草、绿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抗过敏。

用途:过敏性病症;慢性肝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风欢茶

原料:防风5g、合欢3g、老鹳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安神;抗过敏。

用途: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因过敏因素诱发。

来源:传统药茶方。

.风菊茶

原料:防风5g、菊花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明目。

用途:外感目赤、目涩、目痒。

来源:传统药茶方。

.麻*解表茶

原料:麻*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汗解表,平喘,利水;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用途:外感风寒无汗咳喘;风水浮肿;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

来源:《滇南本草》。

.麻*茶

原料:麻*1g、杏仁3g、桂枝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麻*、杏仁、桂枝、甘草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用途:外感风寒表实所致头痛发热、无汗恶风而喘、身疼腰痛。

来源:《伤寒论》。

.桂枝解表茶

原料:桂枝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汗解肌;抗菌抗病*,利尿。

用途:风寒表证所致腰背肢节酸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桂枝茶

原料:桂枝3g、芍药3g、甘草3g、大枣3枚、生姜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桂枝、芍药、大枣、生姜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解肌表,和营卫。

用途:外感风邪,营卫不和所致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者。

来源:《伤寒论》。

.桂芪茶

原料:桂枝3g、*芪3g、芍药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桂枝、*芪、芍药的煎煮液ml,冲泡甘草、绿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解肌止*汗。

用途:身出*汗。

来源:传统药茶方。

.香薷茶

原料:香薷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汗解暑,行水散湿。

用途: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水肿;脚气。

来源:《滇南本草》。

.香朴茶

原料:香薷5g、厚朴3g、白扁豆3g、茯神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香薷、厚朴、白扁豆、茯神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后饮用。

功能:散寒运湿。

用途:脾胃不和湿滞、外感寒邪、发热身疼、肢节倦怠、呕吐。

来源:《和剂局方》。

.香薷止痢茶

原料:香薷5g、厚朴3g、生姜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止痢。

用途:霍乱腹痛吐痢。

来源:《救急方》。

.香薷运水茶

原料:香薷5g、白术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消肿。

用途:风水所致水肿、小便不畅。

来源:《僧深集方》。

.香藿茶

原料:香薷5g、藿香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芳香辟秽,运脾化湿。

用途:夏日受暑热湿邪;可作饮料用。

来源:传统药茶方。

.香薷荷茶

原料:香薷5g、荷叶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湿消暑。

用途:暑日湿邪所致全身重滞不适、肢节疼痛、烦闷。

来源:传统药茶方。

.香薷竹茶

原料:香薷5g、竹叶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清心除烦。

用途:暑月心烦乱。

来源:传统药茶方。

.细辛茶

原料:细辛0.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散寒,行水,开窍;解热镇痛,抑菌。

用途:风寒湿头痛;风湿痹痛。

来源:《本草通玄》。

.细芎茶

原料:细辛0.2g、川芎3g、附子1g、麻*1g、生姜3g、绿茶3g。

用法:将细辛、川芎、附子、麻*、生姜,置于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风散寒止痛。

用途:风冷头痛、痛则如破。

来源:《普济方》。

.细紫茶

原料:细辛0.2g、紫苏3g、防风3g、桑白皮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细辛、紫苏、防风、桑白皮至水沸后,冲泡薄荷、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散寒,宣肺理气。

用途:外感风寒鼻塞咳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细辛萸姜茶

原料:细辛0.2g、吴茱萸3g、干姜3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散寒止痛。

用途:风寒入里所致腹痛。

来源:《元和纪用经》。

.细香茶

原料:细辛0.2g、丁香1g、柿蒂3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水煎煮细辛、丁香、柿蒂至水沸后,冲泡红茶、白糖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散寒止呕。

用途:虚寒呕哕。

来源:《纲目》。

.细膏茶

原料:细辛0.2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宣表热,宣通止痛。

用途:牙龈肿瘤;热痹下颔关节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细连茶

原料:细辛0.2g、*连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清宣郁火。

用途:口疮;口糜;流涎;牙龈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细芪茶

原料:细辛0.2g、*芪3g、麻*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化水。

用途:慢性肾炎急性复发;急性肾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绿茶

原料:白芷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抗菌。

用途:头痛;齿痛;寒湿腹痛;赤白带下;痈疽疮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乌茶

原料:白芷5g、制乌头0.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止痛。

用途:头痛及目睛痛。

来源:《朱氏集验医方》。

.白芷辛茶

原料:白芷5g、辛夷3g、防风3g、苍耳子3g、川芎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白芷、辛夷、防风、苍耳子、川芎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通窍。

用途:鼻渊、鼻窦炎。

来源:《疡医大全》。

.白大茶

原料:白芷5g、大*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消肿。

用途:痈疽肿痛。

来源:《经验方》。

.白芷荆茶

原料:白芷5g、荆芥3g、蒿本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通肝经寒湿。

用途:腹急冷痛;寒湿带下淋漓。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茶

原料:羌活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

用途: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英茶

原料:羌活5g、蒲公英3g、板蓝根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消炎。

用途:感冒发热,扁桃体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荆风茶

原料:羌活5g、荆芥3g、防风3g、独活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祛湿。

用途:外感寒湿头痛、肢节疼。

来源:《医级》。

.羌活防风茶

原料:羌活5g、防风3g、苍术3g、川芎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白芷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祛风胜湿。

用途:外感风寒湿邪。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附茶

原料:羌活5g、附子1g、干姜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止痛。

用途:客寒犯脑、脑痛犯齿所致手足厥冷、口鼻气冷。

来源:《医学心悟》。

.羌附术茶

原料:羌活5g、附子1g、白术3g、生姜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羌活、附子、白术、生姜至水沸后,冲泡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风除湿散寒。

用途:风湿相博所致身体疼烦、掣痛难屈伸。

来源:《济生方》。

.羌活藁本茶

原料:羌活5g、藁本3g、防风3g、川芎3g、蔓荆子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羌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解表疏风胜湿。

用途:风湿在表,头痛头重、腰背疼痛,或一身尽疼难以转侧。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石膏茶

原料:羌活5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清里退热。

用途: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桂枝茶

原料:羌活5g、桂枝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祛湿。

用途:外感风寒湿邪。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葛根茶

原料:羌活5g、葛根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胜湿解肌,升疏清阳。

用途:冠心病因风寒湿诱发或加重;急慢性腹泻。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香薷茶

原料:羌活5g、香薷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胜湿解表。

用途:暑日受湿,全身不适。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藿香茶

原料:羌活5g、藿香3g、红糖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暑除湿。

用途:暑天风湿热甚,烦闷不适。

来源:传统药茶方。

.藁本茶

原料:藁本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风寒湿邪。

用途:风寒头痛、巅顶痛、寒湿腹痛、泄泻、疥癣。

来源:传统药茶方。

.藁芎茶

原料:藁本5g、川芎3g、细辛0.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湿,止头痛。

用途:外感寒邪头痛及巅顶痛。

来源:《广济方》。

.白龙茶

原料:藁本5g、川芎3g、细辛0.2g、白芷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表散寒,通窍止痛。

用途:风邪所致偏正头痛、鼻塞脑闷,或遍身疮疥、手足顽麻。

来源:《普济方》

.藁术茶

原料:藁本5g、苍术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表除湿止痛。

用途:胃痉挛;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辛夷茶

原料:辛夷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通窍;降压。

用途:头痛;鼻渊;鼻塞;鼻疮。

来源:《纲目》。

.辛苍茶

原料:辛夷5g、苍耳子3g、白芷3g、薄荷3g、葱白3g、绿茶3g。

用法:用辛夷、苍耳子、白芷的煎煮液冲泡薄荷、葱白、绿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疏风通窍。

用途:鼻渊;鼻窦炎。

来源:《济生方》。

.辛白茶

原料:辛夷5g、桑白皮3g、栀子3g、桔梗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辛夷、桑白皮、栀子、桔梗、白芷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宣肺通窍。

用途:鼻窦炎;寒邪郁肺的咳喘。

来源:《疡医大全》。

.辛夷蚕茶

原料:辛夷5g、僵蚕3g、白附子1g、半夏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辛夷、僵蚕、白附子、半夏、白芷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

功能:祛风痰。

用途:风痰所致头面肿痒如虫走行。

来源:传统药茶方。

.辛夷夏茶

原料:辛夷5g、半夏3g、胆星3g、天麻1g、干姜3g、绿茶5g。

用法:用辛夷、半夏、胆星、天麻、干姜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温化寒痰。

用途:寒痰所致头眩昏欲呕。

来源:《本草汇言》。

.苍耳子绿豆茶

原料:苍耳子1g、绿豆5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苍耳子、绿豆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可加适量糖。

功能:祛风止痛,解*。

用途:外感风寒头痛;鼻炎鼻窦炎;风湿痹痛;过敏病症;慢性农药中*。

来源:传统药茶方。

.薄荷茶

原料:薄荷5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疏风散热,辟秽解*;止痛。

用途:外感风热头痛咽痛、目赤等症;可作为夏季消暑饮料。

来源:传统药茶方。

.薄荷甘茶

原料:薄荷5g、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润喉。

用途:咽喉肿痛;夏季消暑饮料。

来源:传统药茶方。

.菊花茶

原料:菊花5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解*明目;抗菌抗炎。

用途:外感风热,头痛目赤、羞明流泪。

来源:传统药茶方。

.菊花羌活茶

原料:菊花5g、羌活3g、茵陈1g、薄荷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清热祛湿,清利头目。

用途:外感湿邪,肢体重着、目赤肿痛、头晕乏力、口干苦、苔腻。

来源:传统药茶方。

.杞菊茶

原料:菊花3g、构杞3g、绿茶2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滋肾养肝明目。

用途:肝肾阴虚目涩头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菊芎茶

原料:菊花5g、川芎3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适量冰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

用途:外感风热头痛。

来源:《简便单方》。

.菊甘茶

原料:菊花5g、甘草5g、绿茶。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解*。

用途:疔疮;夏季饮料。

来源:《外科十法》。

.菊银茶

原料:菊花5g、金银花3g、桑叶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热,降血压。

用途:头晕;高血压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桑叶茶

原料:桑叶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祛风清热,凉血明目。

用途:外感风热,身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皮下隐疹。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桑菊茶

原料:桑叶5g、菊花3g、薄荷3g、连翘3g、杏仁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连翘、杏仁至水沸后,冲泡桑叶、菊花、薄荷、绿茶10分钟后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清热。

用途:风温咳嗽、微发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桑叶杞茶

原料:桑叶5g、枸杞3g、菊花3g、决明子3g、绿茶3g。

用法:用1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用途:风热头目眩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苏茶

原料:紫苏叶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抗菌解热。

用途:风寒感冒,发热咳嗽。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风茶

原料:紫苏叶5g、防风3g、川芎3g、陈皮3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散热。

用途:外感发热咳嗽。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紧陈茶

原料:紫苏叶5g、陈皮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

用途:受冷上气,咳逆欲呕。

来源:《补缺肘后方》。

.紫参茶

原料:紫苏5g、人参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止咳益气。

用途:气虚外感咳逆短气。

来源:《圣济总录》。

.紫苏安子茶

原料:紫苏5g、川芎2g、白芍3g、当归3g、人参3g、红茶5g、红糖15g。

用法:用ml水煎煮紫苏、川芎、白芍、当归、人参至水沸后,冲泡红茶、红糖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和血安胎。

用途:孕妇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苏姜茶

原料:紫苏5g、干姜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肺止咳。

用途: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连茶

原料:紫苏叶5g、*连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可加适量冰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消痞。

用途:胃热呕吐;尿*症剧吐;妊娠呕吐。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苏解郁茶

原料:紫苏叶5g、紫苏梗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疏肝行气。

用途:梅核气;小儿风寒外感伤食;外感有气滞症状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苏通利茶

原料:紫苏叶5g、蝉衣3g、益母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活血,利水解*。

用途:肾炎水肿、蛋白尿;肾病综合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苏香梗茶

原料:紫苏梗3g、藿香梗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也可将二梗用水ml煮沸后冲泡。

功能:疏气化湿止泻。

用途:慢性腹泻;肺胃气滞之痞胀泻泄。

来源:传统药茶方。

.升麻茶

原料:升麻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表升阳,解*透疹;抗菌。

用途:寒热头痛;口疱;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之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

来源:传统药茶方。

.升麻葛根茶

原料:升麻5g、葛根3g、白芍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也可用升麻、葛根、白芍的煎煮液,冲泡甘草、绿茶饮用。

功能:疏表清热,升阳。

用途:外感风热发烧、头痛、肢体痛、疱疹发而不透。

来源:《阎氏小儿方论》。

.升芩茶

原料:升麻5g、*芩3g、葛根3g、牛蒡子3g、薄荷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升麻、*芩、葛根、牛蒡子至水沸后,冲泡薄荷、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热透疹。

用途:小儿痘痧疹不明;发热身痛咳嗽;乳蛾痄腮。

来源:传统药茶方。

.清震茶

原料:升麻5g、苍术3g、荷叶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热消肿。

用途:雷头风,头面生疙瘩肿痛、憎寒壮热。

来源:《医方集解》。

.升连茶

原料:升麻5g、*连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

用途:口舌生疮;口热臭。

来源:《千金方》。

.升龙茶

原料:升麻5g、龙胆草3g、羌活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消肿。

用途:牙龈肿痛;牙*口臭。

来源:《兰室秘藏》。

.升麻止崩茶

原料:升麻5g、柴胡3g、川芎3g、荆芥穗2g、当归3g、花茶5g。

用法:用升麻、柴胡、川芎、荆芥穗、当归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升阳止崩。

用途:阳气下陷崩漏不止。

来源:《墨宝斋集验方》。

.升麻清疮茶

原料:升麻5g、*芩3g、芍药3g、当归3g、甘草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升麻、*芩、芍药、当归至水沸后,冲泡甘草、花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疏表热,消疮生肌。

用途:心有风热,泛生淫疮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升麻消痈茶

配料:升麻5g、连翘3g、大*1g、生地3g、玄参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升麻、连翘、大*、生地、玄参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种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疏风清热,解*消痈。

用途:斑疹;痈疽;发热。

来源:《圣济总录》。

.升麻清肺茶

原料:升麻5g、桔梗3g、薏苡仁3g、*芩3g、牡丹皮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升麻、桔梗、薏苡仁、*芩、牡丹皮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肺祛脓。

用途:肺痈吐脓血、作臭气;胸乳间皆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蔓荆子茶

原料:蔓荆子5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用途:外感风热,头痛头昏、目赤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蔓荆防感茶

原料:蔓荆子5g、荆芥3g、白蒺藜3g、柴胡3g、防风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表邪。

用途:外感风寒,目肿出泪,涩胀羞明。

来源:《本草汇言》。

.蔓荆芪芍茶

原料:蔓荆子5g、*芪3g、白芍3g、人参1g、*柏1g、绿茶5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益气。

用途:外感头痛、咳喘短气;劳疫饮食不节、内障眼病。

来源:《兰室秘藏》。

.葛根茶

原料:葛根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升阳解肌,除烦止渴,透疹;解痉,降血糖。

用途:温病头项强痛、烦热消渴、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葛风茶

原料:葛根5g、防风3g、升麻3g、桔梗3g、前胡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或用葛根、防风、升麻、桔梗、前胡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后饮用。

功能:升阳透疹。

用途:癍疹初发未透、身大热。

来源:《全幼心鉴》。

.葛柴茶

原料:葛根5g、柴胡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和解,轻清开达。

用途:温病发热;腮腺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葛根苍耳茶

原料:葛根5g、苍耳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经气,祛风湿,升阳。

用途:风湿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葛升茶

原料:葛根5g、升麻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升散解*。

用途:胃中郁热所致牙龈肿痛溃烂、口臭;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炎;鼻窦炎;麻疹;肝炎;降低转氨菌。

来源:传统药茶方。

.葛香菖茶

原料:葛根5g、降香3g、石菖蒲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升清降浊,宣化痰瘀。

用途:心胸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葛丹茶

原料:葛根5g、丹参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瘀生新,益胃生津。

用途:消渴症兼有血瘀者;高血庄;冠心病;*疸;高胆红素症;糖尿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葛龙茶

原料:葛根5g、地龙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葛根、地龙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通络,清热解痉。

用途:高血压头晕头痛、项强、肢体麻木;脑血管硬化;脑血栓形成;颈椎综合症;急性腰扭伤。

来源:传统药茶方。

.葛芪茶

原料:葛根5g、*芪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气举阳,升清活血。

用途:高血压气阴两虚;脑血管硬化之气阴两虚;中风后遗症气虚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牛蒡子茶

原料:牛蒡子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抗菌,降血糖。

用途:风热咳嗽、咽喉肿痛;风疹作痒,癍疹未透;痈肿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牛荆茶

原料:牛蒡子5g、荆芥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风热,解*利咽。

用途:风热侵肺咳喘、咽膈不利。

来源:《本草衍义》。

.牛萍茶

原料:牛蒡子5g、浮萍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白糖。

功能:宣肺透疹。

用途:风热袭表,遍身皮肤瘾疹。

来源:《养生必用方》。

.牛蚕茶

原料:牛蒡子5g、僵蚕3g、玄参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牛蒡子、僵蚕、玄参的煎煮液ml,冲泡薄荷、绿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祛风解*。

用途:风肿斑*作痒。

来源:《方脉正宗》。

.牛旋茶

原料:牛蒡子5g、旋复花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止痛。

用途:痰厥头痛。

来源:《圣惠方》。

.牛苍茶

原料:牛蒡子5g、苍耳子3g、菊花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明目。

用途:风热头痛连睛、昏涩不明。

来源:《方脉正宗》。

.牛蒡消痛茶

原料:牛蒡子5g、羌活3g、生地3g、*芪3g、豆鼓2g、花茶5g。

用法:用牛蒡子、羌活、生地、*芪、豆鼓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热除湿止痛。

用途:风热成历节、肢节赤肿麻木,甚至攻肩背两膝。

来源:《本事方》。

.牛蒡解肌茶

原料:牛蒡子5g、丹皮3g、石斛3g、元参3g、薄荷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牛蒡子、丹皮、石斛、元参至水沸后,冲泡薄荷、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解*消痈。

用途:头面风热;颈项痰*;风热牙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疏风茶

原料:柴苏叶2g、防风3g、荆芥1.5g、陈皮2g、香薷1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紫苏叶、防风、荆芥、陈皮、香薷至水沸后泡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解表,祛湿化饮。

用途:内蓄湿饮、外感风寒,无汗头闷、憎寒、四肢无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清和茶

原料:菊花3g、桑叶3g、麦冬3g、竹菇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清热。

用途:外感风邪、内蓄滞热,胸满烦急。

来源:传统药茶方。

(三)除湿利水茶.荷叶茶

原料:荷叶10g、绿茶3g、冰糖12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暑利湿,升发清阳,止血。

用途:夏季暑湿泄泻、眩晕、呕恶、头闷痛。

来源:《滇南本草》。

.荷叶翘苓茶

原料:荷叶5g、连翘、茯苓3g、陈皮3g、佩兰3g、绿茶5g。

用法:将荷叶、连翘、茯苓、陈皮、佩兰置于锅内,用ml水煮沸后冲泡绿茶。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暑运脾除湿。

用途:秋季晚发之伏暑及初起之湿温。

来源:《时病论》。

.荷叶升茶

原料:荷叶5g、升麻3g、苍术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升清阳、除湿消肿。

用途:雷头风症,头面疙瘩肿痛、恶寒发热、状如伤寒。

来源:《内经类编试效方》。

.四生茶

原料:生荷叶5g、生艾叶3g、生柏叶3g、生地*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生津,清经,止血。

用途:吐血;衄血。

来源:《妇人良方》。

.荷叶止崩茶

原料:荷叶5g、*芩3g、蒲*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经止血。

用途:妇女崩中下血。

来源:《纲目》。

.荷地茶

原料:荷叶5g、地*3g、蒲*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阴、升阳。

用途:妇女产后烦闷不识人、或狂言乱语不识人。

来源:《圣惠方》。

.藿香茶

原料:藿香5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暑祛湿,和中辟秽;抗菌。

用途:外感暑湿,发热、头痛、胸脘闷胀、呕吐、腹泻、痢疾、疟疾、口臭。

来源:传统药茶方。

.藿香苓术茶

原料:藿香3g、茯苓2g、半夏2g、白术2g、厚朴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煎煮藿香、茯苓、半夏、白术、厚朴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解表和中,理气化湿。

用途: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恶寒发热、头痛、胸腹痞闷不舒、腹痛泄泻、肠鸣呕恶。

来源:传统药茶方。

.藿石香茶

原料:藿香5g、滑石3g、丁香0.5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暑除湿。

用途:暑天受湿吐泻不止。

来源:《禹讲师经验方》。

.回生茶

原料:藿香5g、陈皮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运脾。

用途:霍乱吐泻。

来源:《百一选方》。

.藿香良姜茶

原料:藿香5g、高良姜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中胜湿。

用途:疟疾寒热并作。

来源:《鸡峰普济方》。

.藿甘茶

原料:藿香5g、香附2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中安胎。

用途:孕妇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泛酸。

来源:《圣惠方》。

.藿佩茶

原料:藿香5g、佩兰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湿辟秽,开胃醒脾。

用途:肝炎兼有湿浊蕴结,口腻口臭;鼻炎;鼻臭;湿疹。

来源:传统药茶方。

.藿*茶

原料:藿香5g、大*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解*。

用途:湿热便秘、口腻臭;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藿香石膏茶

原料:藿香5g、生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湿透热。

用途:中焦湿热郁结所致鼻渊流浓鼻涕、鼻臭;鼻窦炎;口臭、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藿茵茶

原料:藿香5g、茵陈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湿,调中。

用途:胸膈烦闷不舒、食欲不佳者;肝炎;*疸。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茶

原料:白术10g、乌龙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益胃,和中除湿;利尿,降血糖,抗血凝,抗菌,强壮。

用途:脾胃气虚无力运化水湿所致倦怠少气、食欲不振、泄泻;水肿;小便不利;肝炎;胃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菟茶

原料:白术5g、菟丝子3g、乌龙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补肾。

用途:虚弱枯瘦、食而不化。

来源:《纲目拾遗》。

.宽中茶

原料:白术5g、陈皮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除湿。

用途:脾虚胀满。

来源:《全生指迷方》。

.白术消痞茶

原料:白术5g、枳壳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食理气。

用途:脘腹痞满不适。

来源:《兰室秘藏》。

.白术芍茶

原料:白术5g、白芍3g、乌龙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止泻。

用途:脾虚腹泻;胃癌;食道癌。

来源:《丹溪心法》。

.温白茶

原料:白术5g、半夏3g、生姜3g、丁香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止泻。

用途:久泻脾虚不能食,或食而不化。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白术车前茶

原料:白术5g、车前草3g、乌龙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止泻。

用途:暑月泄泻,受湿脾泻。

来源:《简便单方》。

.白术地*茶

原料:白术5g、生地3g、红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益气,生血。

用途:肠风痔漏、脱肛泻血;病久面色萎*。

来源:《普济方》。

.白术芪茶

原料:白术5g、*芪3g、乌龙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固表。

用途:气虚自汗盗汗。

来源:《全幼心鉴》。

.白术姜茶

原料:白术5g、生姜3g、乌龙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和中止呕。

用途:妇女产后呕恶不食。

来源:《妇人良方》。

.乞力伽茶

原料:白术5g、白芍3g、白茯苓3g、生姜3g、甘草3g、乌龙茶3g。

用法:用白术、白芍、白茯苓、生姜的煎煮液ml,冲泡甘草、乌龙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健脾胃,益气血。

用途:妇女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

来源:《妇人良方》。

.白术止疟茶

原料:白术5g、陈皮3g、绿茶。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止疟。

用途:三日疟。

来源:《古今良方》。

.白术老姜茶

原料:白术5g、老姜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白术、老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温胃止疟。

用途:四日两头疟。

来源:《纲目拾遗》。

.白术通便茶

原料:白术5g、生地3g、升麻3g、花茶3g。

用法:用白术、生地、升麻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健脾止泻。

用途: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安胎茶

原料:白术5g、白芍3g、*芩2g、乌龙茶3g、红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调和肝脾,清热安胎。

用途:肝脾不和、胎元不安之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泽茶

原料:白术5g、泽泻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除湿。

用途:小便不利;水饮内停阻遏清阳上升、浊阴趁热上逆而致头目眩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二术茶

原料:白术5g、苍术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燥湿。

用途:水肿;肾炎肾病;降低转氨酶。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麻*茶

原料:白术5g、麻*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运脾。

用途:风湿蕴于肌肤之急慢性肾炎水肿;咳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消肿茶

原料:白术5g、苏叶3g、浮萍3g、蝉衣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消肿。

用途:急性肾炎水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茯苓茶

原料:茯苓10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抗菌,利尿,降血糖。

用途:水肿,小便不利;痰饮咳逆;呕泻;淋浊。

来源:传统药茶方。

.五苓茶

原料:茯苓5g、猪苓3g、泽泻3g、白术3g、桂枝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化气利水,健脾祛湿。

用途: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或外有表证、内有饮停,发热、头痛、小便不利、烦渴引饮。或水湿内停水肿身重。

来源:《伤寒论》。

.茯苓山药茶

原料:茯苓5g、山药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补肾。

用途:小便多、滑数不禁。

来源:《儒门事亲》。

.茯苓白术茶

原料:茯苓5g、白术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运湿。

用途:脾虚食欲不佳;水肿;腹胀。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茯苓消肿茶

原料:茯苓5g、白术3g、郁李仁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消肿。

用途:水肿。

来源:《不知医必要》。

原料:茯苓5g、防己3g、*芪3g、桂枝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茯苓、防己、*芪、桂枝至水沸后,冲泡甘草、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用途:风水汗出恶风、身浮肿、小便不利,或湿痹肢体重着。

来源:《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茶

原料:茯苓5g、桂枝3g、白术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运湿,温化痰饮。

用途:痰饮内停胸胁胀满、眩晕、心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心脏病或慢性肾炎所致水肿属阳虚者。

来源:《伤寒论》。

.茯苓夏姜茶

原料:茯苓5g、半夏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止呕。

用途:呕吐、心下痞满。

来源:《金匮要略》。

.茯苓止利茶

原料:茯苓5g、木香3g、紫苏3g、木瓜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止利。

用途:泄泻下利不止。

来源:《百一选方》。

.茯连茶

原料:茯苓5g、*连3g、天花粉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生津止渴。

用途:肾水不足心火旺所致消渴症。

来源:《德生堂经验方》。

.茯苓蚕茶

原料:茯苓5g、僵蚕3g、全蝎2g、郁金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茯苓、僵蚕、全蝎、郁金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解郁。

用途:乙脑后遗症失语;风痰眩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茯杏茶

原料:茯苓5g、杏仁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开肺运脾,运湿祛痰。

用途:胸痹胸闭闷、心悸伴咳喘;冠心病伴有咳喘。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茯苓桂枝茶

原料:茯苓5g、桂枝3g、乌龙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阳化气行水。

用途:心阳上逆所致心悸、奔豚、眩晕;痰饮阻遏心阳所致胸闭闷、咳喘、背心冷;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症见阳气虚弱者;顽固性风心病症见心阳不足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茯苓赤芍茶

原料:茯苓5g、赤芍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利水,活血。

用途:水肿;血肿;耳源性眩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泻茶

原料:泽泻10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渗湿,泄热;利尿,降压。

用途:水肿、小便不利;呕吐;痰饮;脚气;淋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中耳积液。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术茶

原料:泽泻5g、白术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水消肿。

用途:臌胀水肿。

来源:《素问病机保命集》。

.泽泻清暑茶

原料:泽泻5g、茯苓3g、白术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行水胜湿。

用途:暑月霍乱吐泻不止、头晕。

来源:《纲目》。

.泽泻桑茶

原料:泽泻5g、桑白皮3g、槟榔3g、茯苓3g、生姜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泽泻、桑白皮、槟榔、茯苓、生姜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运水消肿。

用途:妊娠遍身水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

来源:《妇人良方》。

.泽茵茶

原料:泽泻5g、茵陈3g、滑石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湿。

用途:湿热*疸、面目周身皆*。

来源:《千金方》。

.泽瓜茶

原料:泽泻5g、木瓜3g、猪苓3g、木通3g、萆薢3g、花茶5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除湿。

用途:寒湿脚气;水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蝉茶

原料:泽泻5g、蝉衣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泽泻、蝉衣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即可。可加适量白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泄热解表。

用途:小儿膈上壅热、喘息。

来源:《宣明论方》。

.泽风茶

原料:泽泻5g、防风3g、牡蛎3g、苍术3g、桂枝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泽泻、防风、牡蛎、苍术、桂枝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固表止汗,除湿。

用途:表虚多汗、恶风寒颤;表虚有湿。

来源:《圣济总录》。

.泽丹茶

原料:泽泻5g、桂心3g、白术3g、茯苓3g、木通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泽泻、桂心、白术、茯苓、木通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行气运水。

用途:虚劳膀胱气滞,腰中重、小便淋漓;水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泻健腰茶

原料:泽泻5g、茯苓3g、杜仲3g、牛膝3g、干姜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泽泻、茯苓、杜仲、牛膝、干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钟后饮用。

功能:除湿强腰。

用途:腰痛;水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泻车前茶

原料:泽泻5g、车前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除湿。

用途:水肿;高血压;小便不利。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泻夏茶

原料:泽泻5g、夏枯草3g、车前仁3g、草决明3g、钩藤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泽泻、夏枯草、车前仁、草决明、钩藤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利水;降压。

用途:高血压;水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葛茶

原料:泽泻5g、葛根3g、刺五加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生津;降血糖。

用途:水肿;烦渴;糖尿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38g、泽粉茶

原料:泽泻5g、天花粉3g、*连1g、*参1g、花茶5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运湿。

用途:糖尿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泻菖蒲茶

原料:泽泻5g、石菖蒲3g、茯铃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通窍。

用途:中耳积液。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归茶

原料:泽泻5g、当归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活血,调经消肿。

用途:水血互阻之月经不调、经期浮肿;肾炎水肿;肝病水肿;慢性泻痢有水湿瘀阻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柴茶

原料:泽泻5g、柴胡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理脾,升清降浊。

用途:饮食停滞、泄泻。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通茶

原料:木通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火行水,通利血脉;利尿,抗菌。

用途:水肿;小便赤涩;淋浊;喉痹咽痛;妇女闭经;乳汁不通。

来源:传统药茶方。

.导赤茶

原料:木通1g、生地3g、竹叶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泻心火。

用途:心热面赤狂燥、口舌生疮、口渴、小便赤热;口腔溃疡;尿路感染。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木通柏地茶

原料:木通1g、*柏1g、生地3g、牛膝2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木通、*柏、生地、牛膝的煎煮液ml,冲泡甘草、绿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泄热止血。

用途:尿血;鼻血。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通利水茶

原料:木通1g、桑白皮2g、茯苓3g、泽泻3g、大腹皮2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木通、桑白皮、茯苓、泽泻、大腹皮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泻水利湿。

用途:水湿内停肠鸣腹胀。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通通痹茶

原料:木通1g、茯苓2g、大*0.5g、前胡2g、桑白皮2g、绿茶5g。

用法:用木通、茯苓、大*、前胡、桑白皮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即可。

功能:利水理气通痹。

用途:喉痹心胸气闷、咽喉阻塞不通。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通地*茶

原料:木通1g、生地3g、牛膝3g、延胡索3g、花茶3g。

用法:用木通、生地、牛膝、延胡索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通利调经。

用途:妇女闭经,月经不调。

来源:《本草经疏》。

.木通漏芦茶

原料:木通1g、漏芦3g、栝蒌根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木通、漏芦、栝萎根至水沸后,冲泡甘草、花茶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通乳。

用途:妇女产后乳汁不下。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通滑石茶

原料:木通1g、滑石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湿通淋。

用途:尿路结石,小便淋沥不尽。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通香茶

原料:木通1g、木香2.通草2g、血通1g、香通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通乳散结。

用途:乳腺炎;乳腺增生。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通竹茶

原料:木通1g、淡竹叶3g、甘草梢3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木通、淡竹叶、甘草梢、生地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心泄热。

用途:疱疹口腔炎;口腔溃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通路茶

原料:木通1g、路路通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清心,活血消肿。

用途:脑积水;水肿兼瘀肿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车前子茶

原料:车前子5g、绿茶3g。

用法:用车前子的煎煮液冲泡绿茶饮用。

功能:利水,清热,明目,祛痰;利尿。

用途:水肿、小便不利;带下;暑湿泻痢;湿痹。

来源:传统药茶方。

.车柏茶

原料:车前子3g、*柏1g、白芍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车前子、*柏、白芍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热除湿,利小便。

用途:小便赤热不通利。

来源:《普济方》。

.八正茶

原料:车前子3g、瞿麦3g、萹蓄3g、木通1g、大*0.5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车前子、瞿麦、萹蓄、木通、大*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热通淋。

用途:热淋血淋,小便赤灼、癃闭不通。

来源:传统药茶方。

.车藜茶

原料:车前子3g、白蒺藜3g、绿茶3g。

用法:用车前子、白蒺黎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止带。

用途:妇女浊白带下。

来源:传统药茶方。

.车前茯苓茶

原料:车前子3g、茯苓3g、猪苓3g、人参2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车前子、茯苓、猪苓、人参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暑利水。

用途:伏暑吐泻,烦渴引饮、小便不通。

来源:《杨氏家藏方》。

.车连茶

原料:车前子3g、*连1g、绿茶3g。

用法:用车前子、*连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明目。

用途:风热目暗涩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车芪茶

原料:车前子3g、*芪3g、肉桂1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车前子、*芪、肉桂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温阳,利水消肿。

用途:肾炎肾病水肿属脾肾阳虚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车前白芷茶

原料:车前子3g、白芷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车前子、白芷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化浊止带。

用途:湿疹;疮疡;体虚肿兼有阴部痛痒肿胀;白带稠浊。

来源:传统药茶方。

.车前瞿萹茶

原料:车前子3g、瞿麦3g、萹蓄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车前子、瞿麦、萹蓄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冰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化瘀通经。

用途:湿热瘀阻带下*稠味臭;血热郁结之闭经;急性盆腔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金钱草茶

原料:金钱草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利尿,镇咳,消肿,解*;抗菌,利尿。

用途:*疸;水肿;小便赤灼痛;淋病;膀胱结石;带下;湿热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金钱茅茶

原料:金钱草5g、白茅根3g、车前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利疸,除湿消肿。

用途:*疸;膨胀;急性肝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金钱萹茶

原料:金钱草5g、萹蓄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利水。

用途:肾炎水肿、蛋白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金钱杜仲茶

原料:金钱草5g、杜仲3g、木通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浊,健脾肾。

用途:带下;腰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金钱柴胡茶

原料:金钱草5g、柴胡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疏肝利胆。

用途:湿热蕴结肝经胁肋胀痛、*疸;胆囊炎;胆石症;肝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薏苡仁茶

原料:薏苡仁10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薏苡仁的煎煮液ml,冲泡茉莉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补肺,泄热利湿;降血糖,抗肿瘤。

用途:水肿泄泻;湿痹,筋脉拘弯、屈伸不利;脚气;白带;淋浊;胃癌;宫颈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薏苡寄生茶

原料:薏苡仁5g、桑寄生3g、当归3g、续断3g、苍术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薏苡仁、桑寄生、当归、续断、苍术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祛风,止痹痛。

用途:风湿痹痛,腰膝酸疼、肢体痿软。

来源:《广济方》。

.薏芪茶

原料:薏苡仁5g、*芪3g、花茶3g。

用法:用薏苡仁、*芪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水消肿,益气托*。

用途:慢性肾炎肾病水肿;肝性水肿;蛋白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薏苡萹蓄茶

原料:薏苡仁5g、萹蓄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薏苡仁、萹蓄至水沸后,冲泡花茶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消肿。

用途:鞘膜积液;湿热内结小便不利、水肿;膀胱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薏苡诃子茶

原料:薏苡仁5g、诃子3g、菱角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薏苡仁、诃子、菱角至水沸后,冲泡茉莉花茶5~10分即可。

功能:消肿抗肿瘤。

用途:消化道癌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防己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水,清泄下焦湿热;镇痛,抗菌,消炎,抗过敏,降压。

用途:水肿膨胀;湿热脚气;手足痹痛;小便赤热;高血压。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防己5g、*芪3g、白术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解表,疏风利湿。

用途:风水浮肿身重恶风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防己5g、石膏3g、桂枝3g、人参2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消痞。

用途: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黑。

来源:《金匮要略》。

原料:防己5g、车前草3g、泽泻3g、韭菜子3g、花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消肿。

用途:膀胱水蓄胀满、水肿。

来源:《本草切要》。

原料:防己5g、生姜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也可用防己、生姜的煎煮液冲泡绿茶饮用。

功能:行水消胀。

用途:水饮停聚膨胀。

来源:《本草汇言》。

原料:防己5g、木瓜3g、牛膝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除湿。

用途:脚气肿痛。

来源:《本草切要》。

原料:防己5g、葶苈3g、花茶38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利水。

用途:肺痿喘嗽。

来源:《古今录验方》。

原料:防己5g、当归3g、*芪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祛瘀。

用途:遍身虫癣疮疥。

来源:《本草切要》。

.二防茶

原料:防己5g、防风3g、冬葵子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消滞。

用途:小便涩滞不利;浮肿。

来源:《千金方》。

原料:防己5g、*芪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行水,固表祛湿。

用途:风水浮肿;肾炎肾病气虚湿滞浮肿;肾虚水泛目眶周围发黑斑。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瓜茶

原料:木瓜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湿舒筋,平肝和胃。

用途:湿痹四肢不利、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痢疾。

来源:传统药茶方。

.二木茶

原料:木瓜5g、木香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理气舒筋。

用途:吐泻转筋。

来源:《三因方》。

.木瓜萸茴茶

原料:木瓜5g、吴茱萸3g、茴香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除湿舒筋。

用途:吐泻转筋。

来源:《三因方》。

.木瓜止吐茶

原料:木瓜5g、木香3g、槟榔3g、麝香0.1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芳香理气,利湿止吐。

用途:呕吐。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木瓜姜茶

原料:木瓜5g、生姜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水止泻。

用途:腹泻不止。

来源:《鸡峰普济方》。

.木瓜戟茶

原料:木瓜5g、巴戟1g、牛膝2g、木香2g、桂心2g、花茶5g。

用法:用木瓜、巴戟、牛膝、木香、桂心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湿,壮筋骨。

用途:腰痛肢胀。

来源:《御药院方》。

.木瓜陈皮茶

原料:木瓜5g、陈皮3g、人参2g、桂心2g、槟榔2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木瓜、陈皮、人参、桂心、槟榔至水沸后,冲泡花茶5~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湿除痰。

用途:水湿脚气上攻心胸、壅闷痰逆。

来源:《圣惠方》。

.木瓜羌茶

原料:木瓜5g、羌活3g、大腹皮3g、木香3g、紫苏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木瓜、羌活、大腹皮、木香、紫苏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湿消痞。

用途:脚气冲心、胸膈痞滞、烦闷。

来源:《传家秘宝方》。

.木车茶

原料:木瓜5g、车前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利水。

用途:风湿在身,关节不舒、小便不利。

来源:《普济方》。

.木桑枣茶

原料:木瓜5g、桑叶3g、大枣3g、花茶3g。

用法:用木瓜、桑叶、大枣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湿舒筋止痛。

用途:脐下绞痛。

来源:《孟诜方》。

.木瓜桑枝茶

原料:木瓜5g、桑枝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湿通络。

用途: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伴有四肢风湿痹痛、浮肿、蛋白尿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秦茶

原料:木瓜5g、秦艽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湿、舒筋。

用途:风湿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瓜青茶

原料:木瓜5g、青皮3g、秦皮3g、松节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筋活络,调肝明目。

用途:肝气不舒,湿滞经络,筋脉不舒之屈光不正、视物模糊。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茵陈10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利湿;利胆,解热,抗菌,降压,促肝细胞再生。

用途:湿热*疸,小便*灼不利;痈疮;肝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菌栀茶

原料:茵陈5g、栀子3g、大*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清热,除湿,解*。

用途:急性传染性乙型肝炎;*疸。

来源:《伤寒论》。

原料:茵陈5g、制附子1g、干姜3g、甘草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回阳救逆。

用途:发*,四肢逆冷,腰以上自汗。

来源:《玉机微义》。

原料:茵陈5g、白藓皮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湿。

用途:全身*如金色、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茵陈5g、荷叶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

用途:风瘙瘾疹;皮肤肿痒。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茵陈5g、甘草5g、大枣3枚、绿茶3g、冰糖15g。

用法:用ml水煎煮茵陈、大枣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利湿热,和中。

用途:急性乙型肝炎;*疸;肝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茵陈5g、郁金3g、绿茶。

用法:里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疏肝活血。

用途:慢性肝炎;胆囊炎;高脂血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苍术茶

原料:苍术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燥湿辟秽,解郁健脾;降血糖。

用途: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风寒湿痹。

来源:传统药茶方。

.苍朴茶

原料:苍术5g、厚朴3g、陈皮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除湿。

用途: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胀满、口苦无味、呕吐恶心。

来源:《局方》。

.苍芍芩茶

原料:苍术5g、白芍3g、*芩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运脾。

用途:脾被湿困、身重微肿、困弱无力、不思饮食、下利、水谷不化。

来源:《素问病机保命集》。

.苍芎茶

原料:苍术5g、川芎3g、白芷3g、藁本3g、细辛0.5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苍术、川芎、白芷、藁本、细辛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除湿。

用途:四时瘟疫,头项强痛、发热恶寒、身体疼痛;风寒鼻塞身重、咳嗽头昏。

来源:《局方》。

.苍感茶

原料:苍术5g、细辛0.5g、侧柏叶3g、葱白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除湿。

用途:外感风寒挟湿。

来源:传统药茶方。

.苍柏茶

原料:苍术5g、*柏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燥湿。

用途:湿热所致筋骨疼痛;关节炎。

来源:《丹溪心法》。

.苍地茶

原料:苍术5g、熟地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苍术、熟地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虚明目,健骨和血。

用途:体虚湿阻经络所致视物不清。

来源:《普济方》。

.苍术白芥茶

原料:苍术5g、白芥子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湿,通经络。

用途:痰湿阻遏,经络不利所致肢体屈伸不利、麻木。

来源:传统药茶方。

.苍麻茶

原料:苍术5g、麻*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燥湿,行表里水湿。

用途:表里水湿壅阻所致肌肉麻木不仁、身重酸痛、水肿;寒湿痹阻所致头痛、咳喘;慢性口腔溃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苍升茶

原料:苍术5g、升麻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升阳燥湿。

用途:内脏下垂、低血钾症、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之消化不良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佩兰茶

原料:佩兰5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暑辟秽,化湿,调经。

用途:暑月受湿脘痞不饥、口腻;月经不调。

来源:传统药茶方。

.佩香茶

原料:佩兰5g、藿香3g、厚朴3g、陈皮3g、荷叶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佩兰、藿香、厚朴、陈皮、荷叶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芳香化浊,利湿行水。

用途:夏季感受秽浊之气,头晕、胸腹痞闷、泄泻。

来源:传统药茶方。

.佩薄茶

原料:佩兰5g、薄荷3g、藿香2g、冬桑叶3g、芦根3g、绿茶5g。

用法:用佩兰、藿香、冬桑叶、芦根的煎煮液ml,冲泡薄荷、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暑胜湿。

用途:秋后伏暑,周身烦闷不舒。

来源:传统药茶方。

.五叶茶

原料:佩兰叶5g、藿香叶3g、薄荷叶3g、荷叶3g、枇杷叶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佩兰叶、藿香叶、薄荷叶、荷叶、枇杷叶至水沸后,冲泡绿茶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暑清热。

用途:暑温初起,身大热、微恶寒,口大渴、汗大出、口燥心烦。

来源:传统药茶方。

.葶苈子茶

原料:葶苈子5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水下气。

用途: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

来源:传统药茶方。

.葶母茶

原料:葶苈子3g、贝母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肺祛痰。

用途:肺失宣降所致痰壅咳嗽。

来源:《箧中方》。

.葶苈大枣茶

原料:葶苈子5g、大枣3枚、花茶3g。

用法:用葶苈子、大枣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泻肺行水。

用途:肺痈喘不得卧、痰稠。

来源:《金匮要略》。

.葶苈防己茶

原料:葶苈子5g、防己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消肿。

用途:阳水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

来源:《外台秘要方》。

.石韦茶

原料:石韦5g、绿茶38g、冰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通淋,清肺泄热;镇咳,祛痰,平喘。

用途: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痈疽;肺热咳嗽;膀胱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石归茶

原料:石韦5g、当归3g、蒲*3g、芍药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通淋。

用途:血淋;膀胱癌。

来源:《千金方》。

.二石茶

原料:石韦5g、滑石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化石止痛。

用途:石淋;尿路结石、腹痛。

来源:《古今录验》。

.石钱茶

原料:石韦5g、金钱草3g、栀子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利湿,通淋化石。

用途:尿路结石;泌尿道感染,尿频尿急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石车茶

原料:石韦5g、车前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利水。

用途:心经蕴热传于小肠,小腹胀满、小便*赤不畅。

来源:《全生指迷方》。

.清胃化湿茶

原料:厚朴1.5g、白术1.5g、天麻1g、半夏1.5g、茯苓2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厚朴、白术、天麻、半夏、茯苓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健脾化湿,祛痰熄风。

用途:脾胃湿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致头晕目眩、心烦、肢软无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花粉苓通茶

原料:天花粉3g、茯苓3g、木通2g、竹茹3g、麦冬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利湿,养阴生津。

用途:湿热内滞头闷身痛,不思饮食、恶心、口苦。

来源:传统药茶方。

.腹皮麦冬茶

原料:腹皮1g、麦冬3g、天花粉3g、茯苓3g、竹茹1.5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化痰,理气化湿。

用途:热滞脾胃,痰湿内蕴所致胸腹满闷、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茶方。

(四)止咳祛痰利咽茶.桔梗茶

原料:桔梗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开肺宣气,祛痰排脓。

用途: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桔甘茶

原料:桔梗5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肺祛痰。

用途:肺痈咳而胸满、吐脓臭痰。

来源:《金匮要略》。

.桔枳茶

原料:桔梗5g、枳壳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祛痰。

用途:伤寒痞气,胸满难受、咳喘。

来源:《苏沈良方》。

.桔紫茶

原料:桔梗5g、紫菀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利肺气。

用途:肺失宣降,肠胃气滞所致慢性腹泻、肝病腹胀。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桔仙茶

原料:桔梗5g、仙鹤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理肠,止咳止痢。

用途:慢性痢疾、脓血便;咳嗽吐血痰。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桔前茶

原料:桔梗5g、前胡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降肺气,疏泄气滞。

用途: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桔桂茶

原料:桔梗5g、桂枝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阳化气,疏利三焦。

用途:三焦气化失常所致水肿、腹痞胀满、慢性泻痢、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桔牛茶

原料:桔梗5g、枳壳3g、牛膝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祛痰,化瘀。

用途:三焦瘀血不化所致胸痹痛、头痛、胸中烦热、蓄血证、腹痛、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杏仁茶

原料:杏仁5g、花茶3g。

用法:用杏仁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祛痰止咳,平喘,润肠。

用途:外感咳嗽、喘息;慢性支气管炎;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杏细茶

原料:杏仁5g、细辛0.5g、花茶3g。

用法:用杏仁、细辛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肺止咳。

用途:肺寒咳嗽、痰清。

来源:《圣惠方》。

.三仁茶

原料:杏仁5g、桃仁3g、瓜蒌仁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杏仁、桃仁、瓜蒌仁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肠通便。

用途:肺燥咳、大便干燥难解。

来源:《千金方》。

.杏麻茶

原料:杏仁5g、麻*1g、绿茶3g。

用法:用杏仁、麻*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降肺气,祛化痰浊。

用途:喘咳;肺失宣之水肿、音哑;耳聋伴有恶寒头痛流涕。

来源:传统药茶方。

.杏桃茶

原料:杏仁5g、桃仁3g、花茶3g。

用法:用杏仁、桃仁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降气祛痰,活血。

用途:咳喘;顽固性咳嗽伴有瘀血证。

来源:传统药茶方。

.栝蒌茶

原料:栝蒌10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肺,化痰,散结,滑肠;抗菌,抗癌。

用途:痰热咳嗽咳血;胸痹;消渴;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小陷胸茶

原料:栝蒌5g、半夏3g、*连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祛痰。

用途:痰热互结心下痞满、按之痛,咳喘。

来源:《伤寒论》。

.栝蒌薤白茶

原料:栝蒌5g、薤白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开痹。

用途: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肺癌。

来源:《金匮要略》。

.栝乌茶

原料:栝蒌5g、乌梅3g、杏仁3g、绿茶3g。

用法:用栝蒌、乌梅、杏仁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痰止血。

用途:肺痿咳血不止。

来源:《圣济总录》。

.栝蒌神效茶

原料:栝蒌5g、当归3g、乳香2g、没药2g、绿茶5g。

用法:用栝蒌、当归、乳香、没药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活血,祛瘀消痈。

用途:乳痈;一切痈疽初起,肿痛即消、脓成即溃。

来源:《妇人良方》。

.栝枳茶

原料:栝蒌5g、枳实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痰热,消痞结。

用途:咳喘胸闷痛、痰*稠、咳而不畅;冠心病心绞痛而有胸闷、灼热苔*腻;痰热郁滞所致胁肋痛;非化脓性助软骨炎;胸腔积液;急慢性胃炎;胆石症;肝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菀茶

原料:紫菀10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肺下气,祛痰止咳。

用途: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款茶

原料:紫菀5g、款冬花3g、百部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止咳祛痰。

用途:外感咳嗽久不愈;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不息。

来源:《本草图经》。

.紫母茶

原料:紫菀5g、贝母2g、知母2g、天冬3g、桔梗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紫菀、贝母、知母、天冬、桔梗至水沸后,冲泡绿茶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化脓,清虚火。

用途: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身体羸瘦;结核病。

来源:《圣惠方》。

.紫细茶

原料:紫菀5g、细辛0.5g、杏仁3g、款冬花3g、花茶5g.

用法:用紫菀、细辛、杏仁、款冬花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宣肺利气。

用途: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

来源:《圣济总录》。

.紫桑茶

原料:紫菀5g、桑白皮3g、杏仁2g、桔梗2g、天门冬3g、花茶5g。

用法:用紫菀、桑白皮、杏仁、桔梗、天门冬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止嗽安胎。

用途:孕妇咳嗽不止、胎不安。

来源:《伤寒保命集》。

.紫枳茶

原料:紫菀5g、枳实3g、花茶3g。

用浪: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开宣痰滞,消痰排脓。

用途: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旋茶

原料:紫菀5g、旋复梗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气,消痰通痹。

用途:痰壅阻肺咳喘痰多。

来源:传统药茶方。

.川贝茶

原料:川贝母5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川贝母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肺润肺,化痰止咳。

用途:咳嗽痰多;肺痿;肺痈;喉痹;乳痈。

来源:传统药茶方。

.贝杏甘茶

原料:川贝母3g、杏仁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川贝母、杏仁、甘草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肺祛痰止咳。

用途:肺热咳嗽多痰、咽中干。

来源:《圣济总录》。

.贝冬茶

原料:川贝母3g、款冬花3g、麻*1g、杏仁2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川贝母、款冬花、麻*、杏仁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止嗽。

用途:风寒咳嗽;慢支炎。

来源:《圣济总录》。

.贝桔茶

原料:川贝母3g、桔梗3g、紫菀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川贝母、桔梗、紫菀的煎煮液ml,冲泡甘草、花茶。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止嗽。

用途:外感风寒咳嗽喘急不愈,欲成肺蒌。

来源:《圣惠方》。

.贝薄茶

原料:川贝母3g、薄荷3g、桔梗3g、山豆根1g、荆芥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川贝母、桔梗、山豆根、荆芥至水沸后,冲泡薄荷、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祛痰消肿。

用途:喉痹肿胀。

来源:《本草切要》。

.白前茶

原料:白前10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肺祛痰,降气止嗽。

用途:肺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前桑皮茶

原料:白前5g、桑白皮3g、桔梗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止咳。

用途:久咳痰浓稠。

来源:《近效方》。

.白前香茶

原料:白前5g、香附3g、青皮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止痛。

用途:跌打损伤胁肋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二前茶

原料:白前5g、前胡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降气,祛痰止咳。

用途: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外感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百部茶

原料:百部5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用途: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慢支炎喘咳。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百杏茶

原料:百部5g、杏仁3g、麻*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宣肺气,祛痰止嗽。

用途:寒饮壅肺咳嗽有痰。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论》。

.百部止嗽茶

原料:百部3g、白前3g、桔梗3g、紫菀3g、橘红3g、绿茶5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止咳。

用途:寒邪侵于皮毛、肺失宣降咳嗽不止。

来源:《医学心悟》。

.百部姜茶

原料:百部3g、生姜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并饮至味淡。

功能:温肺止咳。

用途:肺寒咳嗽痰多稀清。

来源:《补缺肘后方》。

.百部薏冬茶

原料:百部3g、薏苡仁3g、麦冬3g、百合3g、地骨皮2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百部、薏苡仁、麦冬、百合、地骨皮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润肺养阴,止咳清热。

用途:久咳不已,伤津耗气,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咳吐痰涎、胸胁胀满。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百部芩丹茶

原料:百部3g、*芩1g、丹参2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肺下气,清热活血。

用途:肺结核;肺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百部紫茶

原料:百部3g、紫菀3g、白前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润肺气,化痰止咳。

用途:肺气壅实,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百味茶

原料:百部3g、五味子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肺肾气,止咳嗽。

用途:叹嗽日久,肺肾不足;老年慢支炎体虚久咳。

来源:传统药茶方。

.款冬花茶

原料:款冬花5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用途:咳嗽喘息;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款冬贝茶

原料:款冬花5g、川贝母2g、桑白皮3g、五味子3g、甘草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款冬花、川贝母、桑白皮、五味子至水沸后,冲泡甘草、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止咳。

用途:暴发咳嗽咳痰。

来源:《圣济总录》。

.款冬百合茶

原料:款冬花5g、百合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款冬花、百合、生姜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止咳止嗽,润肺养阴。

用途:咳嗽不止,痰中有血。

来源:《济生方》。

.半夏茶

原料:半夏10g、花茶3g。

用法:用半夏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用途:痰湿饮停,咳喘痰多、呕吐、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痈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半夏姜茶

原料:半夏5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半夏、生前的煎煮液泡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温化水湿。

用途:心下有寒饮、不渴欲呕。

来源:《金匮要略》。

.半茯茶

原料:半夏5g、茯苓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半夏、茯苓、生姜至水沸后,泡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运化水湿,和中止呕。

用途:卒呕吐、心下痞、眩晕心悸。

来源:《金匮要略》。

.半参茶

原料:半夏5g、人参3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半夏、人参、干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温中止呕。

用途:妊娠呕吐不止。

来源:《金匮要略》。

.夏风茶

原料:半夏5g、防风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救厥。

用途:痰厥头晕、肢冷。

来源:《卫生家宝方》。

.半夏参茶

原料:半夏5g、太子参38g、代赭石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半夏、太子参、代赭石至水沸后10分钟,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痰降气止呕。

用途:顽固性呕吐;食道癌、胃癌、贲门失驰缓症等病属痰瘀中阻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陈皮茶

原料:陈皮10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调中;抗炎,抗溃疡,利胆。

用途:水湿停聚胁肋胀满,不思饮食、呕吐秽逆、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茶方。

.陈术茶

原料:陈皮5g、白术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健胃。

用途:脾胃不调腹部胀满、饮食无味。

来源:《鸡峰普济方》。

.陈枳姜茶

原料:陈皮5g、枳实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开胸理气。

用途:胸痹胸中气塞短气不舒、咳嗽。

来源:《金匮要略》。

.陈姜茶

原料:陈皮5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运脾。

用途:干呕哕气,手足厥冷。

来源:传统药茶方。

.陈甘茶

原料:陈皮5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消肿。

用途:急性乳腺炎;产后催奶。

来源:《纲目》。

.橘红茶

原料:橘红5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痰散结,宽中利气。

用途:风寒痰嗽、恶心、吐清水、胸腹胀闷。

来源:传统药茶方。

.橘红夏茶

原料:橘红5g、半夏3g、乌梅1枚、生姜3g、甘草3g、乌龙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橘红、半夏、乌梅、生姜至水沸后,冲泡甘草、乌龙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用途: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色白、头眩心悸;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厚朴茶

原料:厚朴10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下气,燥湿祛痰;抗菌。

用途: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饮食不消;痰饮咳喘;寒湿泻痢。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厚朴三物茶

原料:厚朴5g、枳实3g、大*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通滞。

用途:腹满痛、大便难解。

来源:《金匮要略》。

.平胃茶

原料:厚朴5g、苍术3g、陈皮3g、生姜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厚朴、苍术、陈皮、生姜至水沸后,泡甘草、花茶饮用。也可用ml开水直接冲饮。

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用途:湿阻脾胃所致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哕、嗳气吞酸、肢重倦怠;慢性胃炎。

来源:《博济方》。

.厚槟茶

原料:厚朴5g、槟榔5g、乌梅2枚、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或用厚朴、槟榔、乌梅的煎煮液冲泡茶、糖饮用。

功能:理气杀虫。

用途:虫积腹痛、消瘦。

来源:《保赤全书》。

.厚朴姜茶

原料:厚朴5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温中。

用途:脾胃虚寒泄泻清稀水。

来源:《鲍氏小儿方》。

原料:厚朴5g、*连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清胃。

用途:食谷不化、嘈杂下利久不愈。

来源:《梅师集验方》。

.枳壳茶

原料:枳壳10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破气消积,祛痰。

用途: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呕逆噫气、下利。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枳香茶

原料:枳壳5g、木香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降气。

用途:外感寒邪呃逆噫气。

来源:《本事方》。

.枳甘茶

原料:枳壳5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解*。

用途:热滞下利。

来源:《婴童百问》。

.枳连茶

原料:枳壳5g、*连3g、乌梅2枚、花茶3g。

用法:用枳壳、*连、乌梅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理气清热止血。

用途:大便下血;胃中热烦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枳升茶

原料:枳壳5g、升麻3g、*参3g、*芪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枳壳、升麻、*参、*芪的煎煮液ml,冲泡甘草、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益气升阳。

用途:直肠脱垂;中气下陷食差乏力;子宫脱垂。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果茶

原料:白果5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白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敛肺气,止咳喘,缩小便,利带浊;抗菌,抗结核。

用途:哮喘痰嗽;白带;遗精;淋病;遗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果夏茶

原料:白果5g、半夏3g、苏子3g、桑白皮2g、杏仁2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白果、半夏、苏子、桑白皮、杏仁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

功能:宣肺祛痰止咳。

用途:咳嗽痰多、喘息不止;久喘肺虚。

来源:《摄生众妙方》。

.旋复花茶

原料:旋复花10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痰行水,下气软坚。

用途:痰结胸中、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噫气不除;水肿;乳汁不通;乳痈;牙痛。

来源:《滇南本草》。

.旋复葱茶

原料:旋复花5g、葱5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运水。

用途:妇女小产漏下不止。

来源:传统药茶方。

.旋夏茶

原料:旋复花5g、半夏3g、茯苓3g、青皮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除痰,消痞止呕。

用途:痰饮在胸膈呕不止、心下痞硬。

来源:《产科发蒙》。

.旋杷茶

原料:旋复花5g、枇杷叶3g、川芎2g、细辛0.5g、前胡2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旋复花、枇杷叶、川芎、细辛、前胡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运脾祛湿,化痰。

用途:风痰呕逆、饮食不下、头目昏闷。

来源:传统药茶方。

.旋天茶

原料:旋复花5g、天麻2g、菊花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痰,利头目。

用途:风湿痰饮上攻、头目眩胀晕旋。

来源:《本草汇言》。

.旋英茶

原料:旋复花5g、蒲公英3g、白芷3g、青皮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祛痰,消痈散结。

用途:乳痈乳岩;急性乳腺炎;乳癌溃烂。

来源:《滇南本草》。

.射干茶

原料:射干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痰散血,降火解*;抗菌,消炎。

用途: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瘰疬结核;痈肿疮*;妇女经闭。

来源:传统药茶方。

.射山茶

原料:射干2g、山豆根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利咽。

用途: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来源:《袖珍方》。

.射干翘茶

原料:射干2g、连翘3g、夏枯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消肿散结。

用途:热*结聚瘰疬结核;痈疡肿痛。

来源:《本草汇言》。

.马勃茶

原料:马勃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肺利咽,解*,止血;抗菌。

用途:喉痹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咳血吐血。

来源:传统药茶方。

.清金风芩茶

原料:防风1.5g、*芩2g、桔梗2g、知母2g、生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防风、桔梗、知母、*芩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表清热止咳。

用途:素体阴亏内热,感受外邪以致发热、咳嗽、咽干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止嗽金沸茶

原料:金沸草2g、前胡2g、桔梗2g、陈皮1g、款冬花2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前胡、桔梗、金沸草、陈皮、款冬花后,泡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理气化痰,肃肺止咳。

用途:痰湿内蕴,肺失宣降,咳嗽痰多、口淡无味、倦怠食少。

来源:传统药茶方。

.清肺理嗽茶

原料:瓜蒌皮2g、前胡1.5g、酒芩1.5g、桔梗2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前四味药,冲泡甘草、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能: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途:肺热咳嗽、痰*粘稠。

来源:传统药茶方。

(五)益心安神茶.酸枣仁茶

原料:酸枣仁5g、花茶1g。

用法:用酸枣仁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以煎煮液代茶饮。

功能:宁心安神,养肝,敛汗;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温,降压。

用途: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来源:传统药茶方。

.酸枣参茶

原料:酸枣仁5g、人参2g、茯苓2g、花茶1g。

用法: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养阴敛汗。

用途:失眠盗汗。

来源:《普济方》。

.酸枣竹茶

原料:酸枣仁5g、竹叶3g、花茶1g。

用法:用酸枣仁的煎煮液ml,冲泡竹叶、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清心安神。

用途:睡卧不安、心多惊悸。

来源:《圣惠方》。

.酸枣丹茶

原料:酸枣仁5g、丹参3g、花茶1g。

用法:用酸枣仁、丹参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清心除烦,养血活血。

用途:冠心病伴虚烦失眠。

来源:传统药茶方。

.酸枣石茶

原料:酸枣仁5g、代赭石3g、花茶1g。

用法:用ml水煎煮酸枣仁、代赭石至水沸后10分钟,冲泡茶饮。也可不用茶。

功能:养血,重镇安神。

用途:阳燥动神不安舍所致失眠。

来源:传统药茶方。

.酸枣连茶

原料:酸枣仁5g、*连18g、花茶1g、糖1g。

用法:用酸枣仁、*连的煎煮液泡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养血安神,清心除烦。

用途:心血不足、心火亢旺所致心神不安之烦燥难眠、口腔溃疡、口苦。

来源:传统药茶方。

.龙眼茶

原料:龙眼肉10g、花茶1g。

用法:用龙眼肉的煎煮液ml,泡茶饮。也可不用茶,以煎煮液代茶饮。

功能:益心脾,补气血,安神。

用途:心脾气血虚弱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

来源:传统药茶方。

.龙眼参茶

原料:龙眼肉5g、西洋参2g、花茶1g。

用法:用龙眼肉、西洋参的煎煮液ml,泡茶饮。也可不用茶。

功能:益气血,宁心神。

用途:体虚失眠;产妇临盆前饮用可助力。

来源:《随息居饮食谱》。

.龙眼姜茶

原料:龙眼肉5g、生姜3g、红茶3g。

用法:用龙眼肉、生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能:益脾温中止泻。

用途:脾虚泄泻、腹冷痛。

来源:《泉州本草》。

.百合茶

原料:百合10g、绿茶3g。

用法:用百合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不用茶。

功能: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用途: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肺痨久嗽、咳唾痰血;脚气浮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百合冬姜茶

原料:百合5g、款冬花3g、生姜3g、绿茶3g。

用法:用百合、款冬花、生姜的煎煮液ml,泡茶饮用。

功能:润肺祛痰。

用途:咳痰不止、甚则痰中带血。

来源:《济生方》。

.百合固金茶

原料:百合5g、生地3g、当归2g、川贝1g、桔梗2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百合、生地、当归、川贝、桔梗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滋阴润肺。

用途: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百合酸枣茶

原料:百合5g、酸枣仁3g、花茶1g。

用法:用百合、酸枣仁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养心安神。

用途:神经衰弱、虚烦失眠。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百合生地茶

原料:百合5g、生地3g、花茶1g。

用法:用百合、生地的煎煮液泡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滋阴润肺,养心安神。

用途:心肺阴虚所致心烦不寐、虚烦惊悸、精神失常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百合知母茶

原料:百合5g、知母2g、花茶1g。

用法:用百合、知母的煎煮液泡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润肺清心安神。

用途:阴虚内热所致失眠、心悸、头晕、午后低热、手足出汗、面潮红;肺痨咳嗽。

来源:传统药茶方。

.合欢花茶

原料:合欢花5g、花茶1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不加茶。

功能:安神,理气。

用途: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合欢连茶

原料:合欢花5g、*连1g、官桂1g、夜交藤2g、花茶1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不加茶。

功能:交通心肾,清心安神。

用途: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口干口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合欢芍茶

原料:合欢花5g、白芍3g、花茶1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不加茶。

功能:养血柔肝,解郁安神。

用途:肝郁不舒,心情不畅之失眠;营血亏虚所致心神不安、精神恍惚;更年期综合症、神经官能症兼精神抑郁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合欢贝茶

原料:合欢花5g、川贝2g、花茶3g。

用法:用合欢花、川贝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开郁化痰安神。

用途:痰郁生热燥咳、烦乱不宁。

来源:传统药茶方。

.合欢太子茶

原料:合欢花5g、太子参28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调肝,养心宁神。

用途:气阴两虚所致眩晕、短气、喘息、心悸、不眠。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夜交藤茶

原料:夜交藤5g、花茶1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不加茶。

功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用途:失眠多梦;劳伤;血虚身痛;痈疽;瘰疬。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柏子仁茶

原料:柏子仁5g、花茶1g。

用法:用柏子仁的煎煮液茶。可去茶。

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用途:心血不足之失眠、盗汗、遗精、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柏子养心茶

原料:柏子仁5g、枸杞3g、当归28g、石菖蒲2g、茯神2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柏子仁、枸杞、当归、石菖蒲、茯神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可不用茶。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补肾养阴,宁心安神。

用途:劳欲过度,心血亏损,精神恍惚、夜难眠多梦、健忘、遗精。

来源:《体仁汇编》。

.莲子茶

原料:莲子10g、花茶3g。

用法:用莲子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不用茶。

功能:养心益肾,健脾涩肠。

用途:心肾阴虚,夜少眠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赤白带下。

来源:传统药茶方。

.莲子清心茶

原料:莲子5g、*芩1g、麦冬2g、地骨皮2g、车前子2g、花茶2g。

用法:用ml水煎煮莲子、*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清心火,除湿热。

用途:心火上炎,湿热下注,小便涩赤、淋浊崩带、遗精。

来源:传统药茶方。

.莲甘茶

原料:莲子5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莲子、甘草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能:清热利小便。

用途:心经虚热,小便赤浊。

来源:《仁斋直指方》。

.莲龙茶

原料:莲子5g、龙骨3g、益智仁28g、绿茶3g。

用法:用莲子、龙骨、益智仁的煎煮液ml,泡茶饮用。

煎煮时间至水沸后10分钟。

功能:清心涩精。

用途:小便白浊;梦遗泄精。

来源:《奇效良方》。

.莲香茶

原料:莲子5g、丁香0.2g、白茯苓3g、花茶3g。

用法:用莲子、丁香、白茯苓的煎煮液ml,泡茶饮用。

饮至茶味淡。

功能:温中养胃。

用途:产后胃寒咳逆,呕不食。

来源:《妇人良方》。

.远志茶

原料:远志5g、花茶1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不用茶。

功能:安神益智,祛痰解郁。

用途:惊悸、健忘、失眠、梦遗;咳嗽多痰;痈疽疮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远菖茶

原料:远志5g、石菖蒲1g、茯苓2g、人参2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能:补心宁神。

用途:心气不足,忧愁悲伤、神志不宁。

来源:《古今录验》。

.远益茶

原料:远志5g、益智仁3g、茯苓3g、大枣3枚、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远志、益智仁、茯神、大枣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心化浊。

用途:小便赤浊淋漓。

来源:《朱氏集验医方》。

.远杏茶

原料:远志5g、杏仁3g、紫菀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止咳。

用途: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枣仁灯心茶

原料:炒热枣仁6g、灯心1g、花茶1g。

用法:用ml水煎煮枣仁、灯心至水沸后泡茶饮用。也可去茶。

功能:养心安神,清心除烦。

用途:虚烦失眠、惊悸怔忡。

来源:传统药茶方。

.二神茶

原料:茯神5g、炒神曲2g。

用法:用ml水煎煮沸后代茶饮。

功能:健脾消食,养心安神。

用途:心脾两虚、体倦食少、心悸失眠。

来源:传统药茶方。

.加味参莲茶

原料:*参5g、茯神4g、煅龙齿1.5g、莲子5g。

用法:用ml水煎煮,水沸后再煎10分钟。代茶饮。

功能: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用途:心脾两虚,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来源:传统药茶方。

.育神茶

原料:茯神3g、炒枣仁2g、远志1g、半夏2g、竹茹2g。

用法:用ml水煎煮沸后代茶饮。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健脾养心,清化痰热,安神除烦。

用途:心脾两虚,痰热内扰,失眠、心悸。

来源:传统药茶方。

.和胃安神茶

原料:茯神3g、焦枣仁3g、陈皮1g、炒谷芽2g、壳砂0.5g、甘草3g。

用法:用ml水煎煮沸后代茶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心安神,健脾开胃。

用途:心神不安,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胡茶

原料:柴胡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升阳,和解表里;解热,镇静,镇痛,降压。

用途:少阳症寒热往来(即恶寒、发热交替出现)、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来源:传统药茶方。

.小柴胡茶

原料:柴胡5g、*芩3g、半夏3g、*参2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柴胡、*芩、半夏、*参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和解少阳。

用途: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冷热交替、胸胁胀痛、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眼花。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甘茶

原料:柴胡5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解少阳,解肌。

用途:邪入经络体虚瘦弱、恶寒发热。

来源:《本事方》。

.柴风茶

原料:柴胡5g、防风3g、陈皮2g、白芍2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疏肝解肌。

用途: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来源:《本事方》。

.柴胡赤芍茶

原料:柴胡5g、赤芍3g、枳壳2g、香附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理气,祛瘀止痛。

用途:肝气左胁痛。

来源:《医医偶录》。

.柴胡清肝茶

原料:柴胡5g、*斗1g、山栀2g、白芍2g、青皮2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郁。

用途:肝经郁火、内伤胁痛。

来源:《症因脉治》。

.柴胡胡连茶

原料:柴胡5g、胡*连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调肝,退虚热。

用途:盗汗、往来寒热。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柴茅甘茶

原料:柴胡5g、白茅根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退*。

用途:*疸;乙型肝炎。

来源:《传家秘宝方》。

.柴车茶

原料:柴胡5g、车前草3g、决明子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疏肝,利尿退*。

用途:乙型肝炎身发*;小便赤*、短涩。

来源:《圣惠方》。

.柴蒿茶

原料:柴胡5g、青蒿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解芳化,解少阳热。

用途:寒热往来、汗出不彻;潮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芩茶

原料:柴胡5g、*芩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解退热,通滞宣达。

用途:急慢性肝胆炎症;眼部炎症;盆腔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牡茶

原料:柴胡5g、牡蛎3g、绿茶。

用法:用ml水煎煮柴胡、牡蛎至水沸后10分钟,冲泡绿茶。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软坚。

用途:慢性肠炎;闭汗症;肝炎;胃炎;神经衰弱。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芍茶

原料:柴胡5g、白芍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柔肝。

用途: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胃肠炎;乳房胀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郁茶

原料:柴胡5g、郁金3g、香附3g、白芍3g、橘叶2g、绿茶5g。

用法:用水煎煮柴胡、郁金、香附、白芍、橘叶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

功能:疏肝解郁,养血活血,散结消痈。

用途:肝气郁滞不舒,胁助胀满;妇女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乳汁不畅。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细茶

原料:柴胡5g、细辛0.5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祛风止痛。

用途:气瘀凝阻或头部内伤所致头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玄茶

原料:柴胡5g、玄胡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用途:气滞血瘀胁肋胀痛;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输卵管欠通。

来源:传统药茶方。

.郁金茶

原料:郁金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致味淡。

功能:行气解郁,凉血破瘀。

用途:胸腹胁肋诸痛;热病癫狂、神昏;吐血、衄血、尿血;妇女倒经;*疸;急性乙型肝炎;胆囊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郁芩茶

原料:郁金5g、*芩3g、赤芍3g、枳壳3g、生地3g、花茶3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能:清热除温,疏肝解郁,祛瘀。

用途:湿热郁结胁痛、口苦、烦渴;小便赤灼疼痛;肺癌。

来源:《圣惠方》。

.郁细姜茶

原料:郁金5g、细辛0.5g、干姜3g、红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阳解郁。

用途:厥逆不振,肢冷、胁肋苦闷。

来源:传统药茶方。

.郁金木香茶

原料:郁金5g、木香3g、莪术3g、丹皮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解郁。

用途:妇女情志所伤胁肋胀满、月经不调;肝癌;胃癌;食道癌。

来源:《女科方要》。

.郁金归茶

原料:郁金5g、当归3g、红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疏肝。

用途:妇女产后血气上冲心痛、心悸、乏力、面无血色。

来源:《袖珍方》。

.郁皂茶

原料:郁金5g、猪牙皂角1g、防风3g、川芎3g、蜈蚣1条、花茶3g。

用法:用郁金、猪牙皂角、防风、川芎、蜈蚣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

功能:疏肝解郁,祛风开窍。

用途:癫痫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郁芦茶

原料:郁金5g、藜芦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除痰。

用途:风痰目眩头晕、四肢麻木。

来源:《经验后方》。

.郁葱茶

原料:郁金5g、葱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通络。

用途:经常尿血。

来源:《经验方》。

.郁蒲茶

原料:郁金5g、蒲*3g、生地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止血,疏肝理气。

用途:小肠积热尿血;血淋心烦热。

来源:《普济方》。

.郁桃茶

原料:郁金5g、桃仁3g、瓜蒌3g、花茶3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郁通滞。

用途:肠梗阻;便秘;肺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郁旋茶

原料:郁金5g、旋复花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宽胸,化痰祛瘀。

用途:痰瘀阻滞心痹胸痛;冠心病伴有发恶心闭闷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香茶

原料:木香5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抗菌,解痉,降压。

用途:中焦寒凝气滞,胸腹胀痛、呕吐、畏冷、泄泻;寒疝;下痢。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香乳没茶

原料:木香5g、乳香2g、没药2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1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化瘀。

用途:内灼腹痛。

来源:《阮氏小儿方》。

.木枳茶

原料:木香5g、枳壳3g、大*1g、牵牛子1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木香、枳壳、大*、牵牛子、生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滞消瘀。

用途:气滞血阻所致腹胁胀满、大便不利。

来源:《圣惠方》。

.木香槟榔茶

原料:木香5g、槟榔2g、青皮2g、*连1g、大*1g、茉莉花茶5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除湿。

用途:水热阻结两胁刺痛、腹满胀、不欲饮食、头目眩。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香连茶

原料:木香5g、*连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运脾,清泄积热。

用途:脾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来源:《局方》。

.木香归芍茶

原料:木香5g、当归2g、白芍2g、大*1g、绿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泻湿热,养血止血。

用途: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香吴萸茶

原料:木香5g、吴茱萸3g、小茴香2g、川楝子2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理气,散寒消疝。

用途:寒疝;偏坠小肠疝痛;小腹冷痛。

来源:《医方简义》。

.木香木瓜茶

原料:木香5g、木瓜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芳香理气舒筋。

用途:霍乱转筋。

来源:《圣济总录》。

.沉香茶

原料:沉香5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用途:气逆咳喘、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

来源:传统药茶方。

.沉香香附茶

原料:沉香5g、香附3g、缩砂仁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甘草、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消痞。

用途: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

来源:《局方》。

.沉香茯苓茶

配料:沉香5g、茯苓3g、香附2g、陈皮2g、泽泻2g、花茶3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化脾肾水湿。

用途: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于肺,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

来源:《鸡峰普济方》。

.香附茶

原料:香附5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解郁,止痛调经;镇痛;抗菌。

用途:肝胃不和所致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痛经。

来源:传统药茶方。

.香夏茶

原料:香附5g、半夏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理气化痰。

用途:痰饮停结,风气上攻,胸膈不利,腹部痞满、呃逆、肠鸣。

来源:《仁存堂经验方》。

.香附地榆茶

原料:香附5g、地榆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

用途:小便尿血、下痢。

来源:《全生指迷方》。

.香苏茶

原料:香附5g、紫苏叶3g、陈皮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理气。

用途:风寒伴气滞,恶寒发热、咳嗽、胁肋不舒。

来源:《局方》。

.香附芎茶

原料:香附5g、川芎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活血。

用途:肝郁气滞血瘀所致胁肋胀痛刺痛、痛经、闭经、经期头痛;关节痹痛、腰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香附薄荷茶

原料:香附5g、薄荷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通气机,芳香化浊。

用途:肝气不舒伴苔腻。

来源:传统药茶方。

.延胡索茶

原料:延胡索10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止痛,活血散瘀;镇痛,镇静。

用途:心腹腰膝四肢疼痛;痛经;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来源:传统药茶方。

.延胡金铃茶

原料:延胡索5g、金铃子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经止痛。

用途:热厥心痛、身热足寒。

来源:《圣惠方》。

.延归茶

原料:延胡索5g、当归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活血止痛。

用途:妇女血气相博,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经事不调甚则腹部疼痛。

来源:《济生方》。

.佛手茶

原料:佛手5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舒肝,化痰破积。

用途:胃痛、胁胀;呕吐、噎膈反胃;症瘕瘰疬。

来源:《本草再新》。

.青皮茶

原料:青皮5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破气,消痰散结。

用途: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乳房肿块。

来源:《纲目》。

.青苏茶

原料:青皮5g、苏叶3g、白芥子3g、龙胆草3g、归尾2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行气止痛。

用途:肝气不和,胁肋刺痛如击如裂者。

来源:《方脉正宗》。

.青玄茶

原料:青皮5g、玄胡索3g、大枣2枚、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约ml,冲泡甘草、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和中止痛。

用途:心胃久痛不愈、食后痛甚。

来源:《方脉正宗》。

.青山茶

原料:青皮5g、山楂3g、神曲2g、麦芽2g、草果2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消食。

用途:食后胃痛、饱噫、呃逆。

来源:《沈氏尊生书》。

.青皮茴香茶

原料:青皮5g、小茴香2g、当归2g、川芎2g、胡芦巴2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理气,散寒止痛。

用途:疝气、小腹疼痛。

来源:《方脉正宗》。

(六)消食健胃茶.山楂茶

原料:山楂5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降压,抗菌。

用途:肉食不化;小儿乳食停滞;痰饮痞满,症瘕;吞酸;下痢;疝气。

来源:《纲目》、《日用本草》。

.楂术茶

原料:山楂5g、白术3g、神曲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食化积。

用途:一切饮食停积,腹胀、嗳气不舒。

来源:《丹溪心法》。

.楂茴茶

原料:山楂5g、小茴香3g、花茶3g。

用法:用山楂、小茴香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散寒结。

用途:寒气凝结小腹,小腹冷痛、阴囊肿痛。

来源:《百一选方》。

.楂曲茶

原料:山楂5g、神曲3g、苍术2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燥湿运脾,消导积滞。

用途:饮食水湿积滞,腹胀腹泻、呕吐泛酸。

来源:传统药茶方。

.楂桃茶

原料:山楂5g、桃仁3g、花茶3g。

用法:用山楂、桃仁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积化瘀。

用途:内伤饮食泄泻;食滞胀满。

来源:传统药茶方。

.楂明茶

原料:山楂5g、决明子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消积,化瘀消脂。

用途: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胆囊炎;脂肪肝。

来源:传统药茶方。

.麦芽茶

原料:麦芽5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麦芽至水沸后泡茶饮用。

功能:消食和中,下气。

用途: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

来源:传统药茶方。

.麦神茶

原料:麦芽5g、神曲3g、白术3g、陈皮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食化积。

用途:饮食积滞。

来源:《纲目》。

原料:谷芽5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谷芽至水沸后,冲泡茶饮用。

功能:健脾开胃,和中消食。

用途: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谷芽5g、茯苓2g、泽泻2g、建曲2g、山楂2g、花茶3g。

用法:用上药前五味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胃,化食止泄。

用途:脾胃虚弱食不化、泄泻。

来源:传统药茶方。

.神曲茶

原料:神曲5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能:健脾和胃,消食调中。

用途:饮食停滞,胸腹痞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神曲枳砂茶

原料:神曲5g、枳实3g、砂仁3g、白术3g、人参2g、花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神曲、枳实、砂仁、白术、人参至水沸后,泡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用途:脾胃气虚,饮食不化。

来源:《方脉正宗》。

.保元茶

原料:焦曲3g、谷芽3g、茯苓3g、山楂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食导滞,健脾渗湿。

用途:病后体弱,食纳欠佳。

来源:传统药茶方。

.和胃调脾茶

原料:白术3g、茯苓3g、薏苡仁3g、神曲2g、菊花2g、花茶3g。

用法:用上药前五味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导滞,调和脾胃。

用途:脾胃失调而致胃脘胀满、纳呆食滞。

来源:传统药茶方。

七)温热散寒茶.附子茶

原料:制附子1.5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于置于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散寒除湿。

用途: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阴*寒疝;中寒中风;风湿麻痹;久漏冷疮;阳痿。

来源:《纲目》。

.附子姜甘茶

原料:制附子1.5g、干姜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子、干姜、甘草置于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

用途:阳气虚衰,四肢厥冷、畏寒倦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肺心病、肺炎、中*性休克、脱水所致的虚脱、血压下降者。

来源:《伤寒论》。

.干姜茶

原料:干姜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用途:心腹冷痛、肢冷、吐泻;寒饮咳喘;风湿寒痹;阳虚吐血衄血下血。

来源:《医学入门》。

.干姜红糖茶

原料:干姜5g、红糖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红糖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胃止呕。

用途:外感风寒或脾胃受寒,恶心呕吐。

来源:传统药茶方。

.止逆茶

原料:干姜5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寒化浊。

用途:头目眩晕吐逆。

来源:《传信适用方》。

.干夏茶

原料:干姜5g、半夏3g、人参2g、红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呕。

用途:妊娠呕吐不止。

来源:《金匮要略》。

.断红茶

原料:干姜5g、当归3g、阿胶3g、蒲*3g、柏叶3g、红茶3g。

用法:将上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血。

用途:呕吐、下血。

来源:《观聚方要补》。

.干姜苓术茶

原料:干姜5g、茯苓3g、白术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化气行水。

用途:肾着之病,身重水肿、腰中冷、不渴、小便利。

来源:《金匮要略》。

.干姜大*茶

原料:干姜5g、大*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所致胃脘痛、吞酸、嗳气、肠鸣、冷泄。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红茶3g、糖10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散寒,和胃理气。

用途:少腹冷痛;寒疝;肾虚腰痛;胃痛;干湿脚气。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杏仁3g、葱白3g、花茶3g。

用法:用茴香、杏仁的煎煮液ml,泡葱白、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

用途:小肠(腹)气痛不可忍。

来源:《续本事方》。

原料:茴香5g、枳壳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

用途:胁下疼痛。

来源:《袖珍方》。

原料:茴香5g、川楝子2g、木香2g、吴茱萸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消疝。

用途:寒疝疼痛。

来源:《医方集解》。

原料:茴香5g、苍耳子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消肿。

用途:睾丸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肉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补肝肾,散寒通经。

用途:寒疝腹痛、睾丸偏坠或胀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蜀椒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散寒滞止痛。

用途:睾丸偏坠冷痛;睾丸鞘膜积液;肾结石、肾积水出现腰冷痛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艾叶茶

原料:艾叶5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止血,安胎。

用途: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来源:传统药茶方。

.艾陈茶

原料:艾叶5g、陈皮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散寒。

用途:下痢腹痛,睡卧不安。

来源:《圣济总录》。

.艾姜茶

原料:艾叶5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艾叶、干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寒冷下痢脓血、腹痛。

来源:《世医得效方》。

.艾胶茶

原料:艾叶5g、阿胶3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散寒。

用途:妇女崩中,连日不止。

来源:《养生必用方》。

.艾蒲茶

原料:艾叶5g、蒲*3g、蒲公英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清经,止血。

用途: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

来源:传统药茶方。

.艾术茶

原料:艾叶5g、苍术3g、白术3g、归身3g、砂仁3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能:温经除湿止带。

用途:妇女白带淋沥。

来源:《本草汇言》。

.艾神茶

原料:艾叶5g、茯神3g、乌梅2枚、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养阴敛汗。

用途:盗汗不止。

来源:《纲目》。

.丁香茶

原料:丁香2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暖肾,降逆;抗菌,驱虫,健胃,止牙痛。

用途:呕吐、呃逆;心腹冷痛;泻痢;疝气;牙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丁香柿蒂茶

原料:丁香1g、柿蒂2g、花茶3g。

用法:用丁香、柿蒂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降逆。

用途:外感寒邪咳噫不止、哕逆不定。

来源:《简要济众方》。

.丁半茶

原料:丁香1g、半夏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止呕。

用途:小儿吐逆。

来源:《百一选方》。

.肉桂茶

原料:肉桂2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元阳,暖脾胃,除冷积,通血脉;镇静,降压,杀菌。

用途:肢冷、神衰、腹冷泄泻;经闭;阴疽流注;慢支炎;腰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肉桂良姜茶

原料:肉桂3g、高良姜2g、当归1g、厚朴2g、人参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思饮食。

来源:《圣惠方》。

.桂萸茶

原料:肉桂3g、吴茱萸2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

用途:寒疝腹冷、来往冲心腹痛。

来源:《姚僧坦集验方》。

.肉桂杜仲茶

原料:肉桂3g、杜仲2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肝肾,祛寒止痛。

用途:真寒腰痛、阴囊缩、身战栗。

来源:《会约医镜》。

.肉桂*连茶

原料:肉桂3g、*连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

来源:《普济方》。

.乌药茶

原料:乌药5g、红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止痛,理气开郁。

用途:寒疝;宿食不消、反胃吐食;脚气;小便频数。

来源:传统药茶方。

.乌归茶

原料:乌药3g、当归2g、香附2g、川芎2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和血。

用途: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

来源:《本草切要》。

.乌升茶

原料:乌药3g、升麻2g、花茶2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升阳。

用途:小肠疝气、睾丸坠痛。

来源:《孙天仁集效方》。

.乌威茶

原料:乌药3g、威灵仙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通经,舒筋活络。

用途: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

来源:传统药茶方。

.参桂茶

原料:人参2g、肉桂4g、*芪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温中。

用途:气血素亏,复因劳碌伤气,腰膝酸沉、肢软气短。

来源:传统药茶方。

.和胃茶

原料:陈皮2g、木香1g、生姜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胃温中。

用途:脾胃气道欠和,食后腹中微疼。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桔红姜茶

原料:桔红2g、生姜2g、红糖5g、红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胃止呕。

用途:胃气失和,呕吐恶心。

来源:传统药茶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茶饮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