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厨房中药食两用的中药
TUhjnbcbe - 2021/5/4 5:33:00

提醒

现在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请不要放松防护意识,勤洗手,多通风,聊天见面保持距离,外出游玩请不要扎堆~!

我们在日常烹饪中经常会用到配料,殊不知,有些配料其实是药食两用的中药。这些配料不仅可以调和食物的气味、去腥、增香、增鲜,同时还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

生姜

生姜为姜科植物的根茎,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寒冷侵袭后,以姜汤饮之,可增进驱散寒邪的功效。

花椒

花椒是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药性辛热,归脾、胃、肾经,具有芳香健脾,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止痒等功效。花椒香气浓郁,是居家必备的调味品,具有定麻味、增香辛和除腥减膻的作用,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素有“调味之王”的美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花椒含挥发油、生物碱、香豆素和有机酸,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杀虫等功效。

八角

八角又名大茴香,八角茴香,为八角茴香科八角属植物,颜色紫褐色,呈八角,形状似星,有甜味和强烈的芳香气味,含有茴香油、茴香醛、茴香脑等成分,具有驱虫,温中理气,止呕,健脾消食,祛寒等功效,还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营养吸收。八角是制作菜肴中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

辣椒

辣椒为茄科属草本植物,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食等功效,主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风湿疼痛、冻疮等。辣椒中含有一种抗氧化成分辣椒素,其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欲,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桂皮

桂皮又名香桂,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和川桂等树皮的通称,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湿痹痛、痛经等。

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性温,味苦、辛,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调中开胃等功效。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脘腹胀痛、食少吐泻、二便不利、咳嗽痰多等症。

茴香

茴香或小茴香源于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功能暖肝温肾、散寒止痛、理气开胃、止呕,主要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呕泻、尿频、遗尿及睾丸鞘膜积液,为治疗疝气的要药。用于调味多研成粉单用,或入五香粉中用。

胡椒

原产印度的热带雨林,早在两千多年前即已栽培,故药名带“胡”。药用其果实,在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通称“黑胡椒”。果实全部变红时采收,且用水浸渍一定时间,擦去外果皮,晒干,则表面呈灰白色,通称“白胡椒”,并为大多数人所习用。

胡椒亦为温里药,具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解*、和胃之功。多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冷痛、反胃呕吐、泄泻冷痢、食欲不振,并可用于解药食阴*。最宜于肠胃寒湿病证的治疗。

作为调料则用之较广,甜酒冲蛋、墨鱼肉片汤、清炖鸡汤、排骨汤、清炖水鱼中放点胡椒粉,其味辛香,更觉爽口宜人。但本品辛热纯阳,易动火伤阴,故阴虚内热、湿热蕴滞较重者不宜用。

大蒜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解*消肿、杀虫、止痢的功效。用于痈肿疮疡、疥癣、肺痨、顿咳、泄泻、痢疾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大蒜中含有蒜氮酸和蒜酶两种有效物质,蒜氮酸和蒜酶各自在新鲜大蒜的细胞里,一旦把大蒜碾碎,它们就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一种无色的油滑液体——大蒜素。大蒜素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但是大蒜素遇热时会很快失去作用。因此,食用大蒜最好捣碎成泥,并且要先放10~15分钟,让蒜氮酸和蒜酶在空气中结合产生大蒜素后再食用。

香叶

香叶别名月桂叶、香桂叶、桂叶等。辛;微温,有健胃理气的作用,一般用於腌渍或浸渍食品,又用於炖菜、填馅及鱼等。

白砂糖

白沙糖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功能主治为: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

葱白

葱白,百合科植物葱近根部的鳞茎。我国各地均有种植,随时可采。采挖后,切去须根及叶,剥去外膜,鲜用。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通达阳气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微,厥逆,腹泻,外敷治疗疮痈疔*。

文章资源来自:中国中医药网(杨全伟)、百度百科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厨房中药食两用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