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研究者们在临床中发现,大部分的年轻父母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知识比较欠缺,部分甚至存在空白,一旦孩子出现某些问题行为时,家长往往束手无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发现,健康儿童的定义不再只是身高、体重或疾病,精神的健康已成为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的重要方面。根据专家机构调查显示:注意力差、偏食挑食、多动被列十大问题行为之首。这些幼年时出现的行为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学习、就业等生活,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行为,所以儿童问题行为应该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共同重视。
您知道什么是儿童问题行为吗?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孩子的行为方式,超过了其相应年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通常具有交往不良、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情感不稳定、抑郁不安、自律性差和紧张焦虑等特征。研究表明,儿童单项行为异常的发生率高达30%~50%,行为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20%。儿童心理保健的任务尤为艰巨。根据调查结果表明,30%左右的城市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25%以上的儿童有各类情绪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家长虽感到困扰,但却不懂得重视和及时采取措施。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可以说很常见,但长此以往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因此,家长要懂得区分正常和异常的儿童行为,早发现早矫正。儿童十大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①注意力差,易分心儿童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延长的,一个即将入学的儿童,注意力时间应该达到15分钟左右。有些父母比较溺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什么会好了,于是对孩子便减少行为约束,这便是人为造成儿童不正常注意力问题的原因之一。还有一部分儿童是由于发育迟缓、大脑损失,或其他的医学因素导致的注意分散,这种情况就需要医生鉴别了。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注意分散造成的影响并不会很明显。但等到入学后,这一行为问题便可能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效率,不但可能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差,行为问题严重的孩子还会破坏课堂纪律。矫正策略:家长可以时常模拟教室的情景,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行为训练,布置一些的学习任务,先从短时间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15分钟或更长时间的训练。
②偏食、挑食、厌食
孩子偏食、挑食、厌食往往是由于父母的溺爱和纵容、或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导致的。有些幼儿1岁以内不愿吃辅食,家长也不加干涉,导致孩子1岁以后仍只靠吃奶,还有的父母过于纵容孩子喜爱吃的食品不加限制等等。
儿童养成此类问题行为后,在短期内便可能产生营养不均衡、体重较轻或营养不良等症状,长期则会因营养问题而致影响身高、生长发育、贫血或微量元素等缺乏。另外,若长期咀嚼不良,还可能造成口腔运动功能问题。
矫正策略:要抓住辅食添加的关键时期(4—6个月),但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添加食物过程中食物要由软到硬,家长要时常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食物,平衡膳食。
③多动症状明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儿童身上发生率为3%—5%。不过,儿童明显多动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还不能划等号,注意缺陷多动只是一种行为障碍。学龄前儿童若出现多动现象家长应该早注意,不要等到孩子上学后引起了学习困难或适应不良情况时,才被动地让孩子进行诊断和治理。
明显多动的儿童,会不遵守纪律、上课不注意听讲、与同伴易发生争斗的现象。若不及时纠正多动成性,学习成绩则会变差,而且人际关系也会变得紧张,最终是形成对性格的严重影响,比如冲动、极端等等,若不及时纠正,则会严重影响孩子以后。
矫正策略: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明显多动,主要在于运用正确的行为矫正方法。方法的关键是要孩子理解,在不同亲情景下,什么是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行为,从而促进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对于严重的多动发展为多动症时,应及时的配合专业诊疗。
文章部分内容或图片源于网络,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加油祈福武汉,早日彻底战胜肺炎!!!医院邀您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