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手、扔东西、撕纸、到处爬,孩子的这些“坏习惯”,不用担心。
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一点一滴进步都给爸爸妈妈带来欢乐。但宝宝的一些“坏习惯”也让家长苦恼不已。其实,1岁内宝宝的几种表现是智力发育的信号。
1.吃手
宝宝三四个月大时开始喜欢吮吸手指,大人觉得不卫生,会把手指拽出来,甚至喝斥:“不许吃,脏!”
其实,宝宝爱吃手是心理发育的正常表现。
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欲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宝宝主要通过嘴探索自己的身体和外部世界。
家长的正确做法:为宝宝洗干净小手,妈妈还可以通过拥抱、亲吻安抚宝宝,多陪宝宝一起玩,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图画、玩具上,认识更多事物,开发大脑。
2.扔东西
到了六七个月,宝宝总喜欢把东西扔到地上,新买的玩具用不了几天就摔坏了。
其实,这是一种“婴儿游戏”。
宝宝在不断重复的游戏动作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识,还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为日后认知发展打基础。
此时,家长应给宝宝准备些柔软、摔不坏的玩具,陪宝宝一起玩。家长的积极回应能激发宝宝的反应,使他感到自信和满足,有助智力发育。
3.撕纸
有些宝宝喜欢撕卫生纸书,有时还会往嘴里塞。
这是因为六七个月大的宝宝手眼动作已经协调,初步掌握了手的抓握特点,发现小手可以改变纸的形状和发出撕纸的声响,感到惊喜和快乐。
这时建议家长准备不同材质的纸张,增加宝宝的触觉敏感性。通过撕、抓、揉、拉、放等动作,锻炼孩子手指协调能力以及指关节灵活性。
但玩的时候要注意看护宝宝,不要误食,不要给宝宝太过锋利的纸,避免划伤,撕纸后及时洗手。
4.到处爬
八九个月时宝宝学会爬,发现自己可以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不再需要爸爸妈妈抱了,非常兴奋。这也是爸爸妈妈最焦虑的时候,生怕孩子有危险。
爬行是宝宝行走的第一步,爬行过程中能加强协调能力,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发育。
家长应鼓励宝宝爬,必要时可以跟他一起爬,感受宝宝眼中的世界。如果害怕地面脏,引发疾病,家长可以给宝宝套上罩衫、勤洗手、勤换衣服。
瑞心儿童保健项目
婴幼儿的发育跟踪
早期或出生伴有并发症的婴儿是发育迟缓的高危群体。随着婴儿的成长,这些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密切检测孩子的发育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有需要的孩子及时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由于孩子的问题可能不会立即明显,因此建议对所有的早产儿或新生儿,时期患过病的孩子进行检测,直到他们5岁。
一、婴幼儿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筛查与治疗
二、生长的监测
生长的监测主要是通过五项检查,体重、身长(身高)、头围、胸围、骨龄。
需要按月龄将测量的身高或体重值填入生长曲线图,或通过软件录入,同时在图上找到对应点,需要多次测量后连成线,观察孩子生长发育是否规律。三、体格的检查医生会对宝宝做全面的全身检查,包括头、皮肤、心、肺、腹部,生殖器、四肢、以及动作反应等等。通过检查发现宝宝是否存在问题,比如发现心脏杂音,要进一步做心脏超声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通过检查还会发现小男孩是否有疝气、鞘膜积液,小女孩是否有小阴唇粘连等,同时给予专业指导。四、喂养与营养喂养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宝宝的生长发育,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解答诸如母乳的乳量不足、溢乳、母乳性*疸等相关问题。科学指导6个月以后的宝宝的食物转换,儿童营养需求包括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环境三个方面,婴幼儿喂养过程的液体食物喂养阶段、泥糊状食物引入阶段和固体食物进食阶段中,不仅要考虑营养素摄入,也应考虑喂养或进食行为,以及饮食环境,使婴幼儿在获得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素摄入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育儿指导也是儿童保健医生的重要工作。必要时需要检查血常规、维生素D、血清铁蛋白、骨密度、过敏源和微量元素检测等。五、睡眠检测与指导
睡眠的量、质、序对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睡眠评估常规包括睡眠史、疾病史、发育评估、学校表现、家族史、心理社会史、行为评估、体格检查等多方位评估孩子的睡眠情况与问题,通过睡姿、睡眠时间、睡眠习惯、睡眠阶段、睡眠环境等进行调整与指导,帮助孩子克服睡眠问题,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提升睡眠质量。
六、发育的监测主要是看宝宝的语言发育、社会适应能力、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智力水平等是否能达到同年龄段的相应水平,如果宝宝3个月还不能把手放入口中、6月不会翻身、9个月还不能独坐、2岁还不说话,提示宝宝的发育有问题,需要进一步评估。预约面诊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