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女孩倩倩吃饭“挑食”,可她不是挑剔菜的种类,而是挑剔菜的形状,只吃切成桃心造型的食物。哪怕是摆成心形的白米饭,她都能吃一大碗。
因为倩倩很少搭理人、也很难被家人逗笑,担心她的语言或性格发育有问题,医院看病,谁知竟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以下简称“孤独症”)。只吃心形食物,正是孤独症刻板重复行为的表现之一。
经过7个月的积极治疗,倩倩终于学会叫“妈妈”,但要想像正常孩子一样能说爱笑,还需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训练。
孤独症是怎么回事?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此病的特点,一般好发于宝宝3岁以内,典型的表现是以一类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狭隘兴趣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症目前病因不明,但基本的共识孤独症与脑生物学因素有关。
4-6月龄开始表现出症状很大一部分宝宝症状在婴儿期4-6月龄就开始出现孤独症的表现了。
1、宝宝对人脸兴趣不高,表现出无目光注视或目光注视较少;注意力更多在一些无生命的小物品,目光空洞、飘忽、注意力涣散。
2、缺乏社会性微笑,难逗笑,对家长或他人逗引无感视若无睹,面部表情冷漠不丰富。
3、喜欢自己玩,不喜欢被大人抱着或被人干扰和哄逗。
4、无法辨别陌生人和家人熟悉人的面孔,看见妈妈无兴奋,如同看到陌生人感觉一样。
5、妈妈准备哺乳时,宝宝不会表现出期待和兴奋;妈妈在哺乳时,孩子与妈妈眼神交流较少。
6、睡眠困难,睡前易哭闹,夜间容易出现夜惊夜啼,不易被安慰。
7、抱着宝宝时,宝宝身体发软或僵硬、总是打挺、不喜欢与大人的身体接触。
1岁以后表现更加明显1、叫名字没反应、与人对视少,对家人的离去归来,表现出无所谓,或者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