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白线疝是发生在腹壁中线(即白线)的腹外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在两者中点的较多),故也称腹上疝。白线疝除肿块外多无显著症状,有时会误诊为腹壁脂肪瘤,手术是治愈白线疝的唯一有效方法。二.病因白线是由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合并融合而成的,融合处两侧肌鞘纤维交错成网状,如果纤维交错时出现较大的网眼,就可能形成腹白线上的薄弱点而导致白线疝的发生。三.临床表现由于白线疝的薄弱缺损多较小,此处的腹膜外脂肪较丰富,因此在发病早期,通过缺损突出到体表的主要是腹膜外脂肪组织,因此75%以上的患者除了上腹壁中线位置有包块外并无不适症状,容易误诊为腹壁脂肪瘤。以后随着缺损的逐步变大,腹腔内的大网膜、肠管等也可突出,这时患者会出现包括上腹部钝痛、烧灼痛或痉挛性疼痛的表现,可伴有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和呕吐等。比较典型的疼痛是在用力时的上腹痛,常于弯腰和站立时加重,仰卧位时减轻。
四.超声表现1.早期无疝囊的白线疝肿块呈不规则形,边界欠清,无明显包膜,内回声尚均匀,如能看到白线缺损,可见脂肪回声分居白线深浅部位,呈“工”字型,壁层腹膜则连续完整。2.有疝囊的白线疝肿块大小不一,呈一倒置的“花瓶”形,呈中等稍强回声影像,边界较清,内回声不均匀,“瓶颈”即疝囊颈部(疝环)为腹壁白线结构和壁层腹膜连续性中断处,“瓶口”朝向腹腔,瓶内大多装大网膜,偶见肠管和积液,瓶内容物与腹腔相通。3.白线疝根据疝内容物不同,其声像图各异(1)内容物为脂肪组织时,表现为低回声。(2)内容物为大网膜时,表现为高回声。(3)内容物为肠管时,显示蠕动的肠管壁结构。4.嵌顿性疝常见征象:疝囊壁增厚、疝囊内积液,内容物为肠管时,肠管壁增厚,肠管内积液,肠管坏死时,肠蠕动消失,内容物仅为脂肪,疝囊积液是嵌顿疝的唯一征象。5.嘱患者配合乏氏动作并加压探头时疝内容物通过缺损处往返移动。6.彩色多普勒表现(1)疝内容物为腹膜外脂肪组织可见点状或无血流信号;(2)大网膜及腹膜外组织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出现肠管时部分可见分支状血流信号,若嵌顿且坏死时则无血流信号。五.鉴别诊断1.腹壁血肿:通常由腹壁下动脉、静脉的撕裂引起,临床表现为突发腹部锐痛并逐渐加重,在做收缩腹部肌肉的活动时疼痛加重。超声表现为血肿常为卵圆形,呈无回声或低回声。2.腹壁脂肪瘤:较常见,质软,生长缓慢,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卵圆形或分叶状肿物,大多数腹壁的脂肪瘤与肌肉相比是等回声到轻度强回声的,边界清楚,无明显血流信号,常能见到薄的强回声包膜。3.腹壁脓肿:局部多有疼痛,皮肤红肿表现,声像图特点:未液化时为非均质性低回声,边界不清,内部可见血流信号;液化不完.全时低回声包块内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完全液化呈液性暗区,内见絮状点状强回声。4.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在剖宫产手术时,子宫内膜碎片,散落在腹壁切口,并种植于其中。症状是腹壁切口处有硬结或肿块,经前及月经时肿块增大疼痛加重,经后疼痛缓解而且肿块缩小。超声表现为多呈低回声肿块,肿块较大时回声不均匀,内部可见小无回声,可呈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边缘不规则,无完整包膜,内部多无或少血流信号,肿块较大时可有丰富血流信号。
六.经典总结1.横切可见腹直肌回声清晰,白线区缺损,腹内低回声外凸,呈“蘑菇形”,纵切面,可见腹壁缺损,增加腹内压时可见腹腔内容物突向腹壁。2.好发部位:腹部正中线白线部位,好发于上腹部,下腹部两侧腹直肌靠得紧密,白线部腹壁强度较高而很少发生白线疝。3.疝内容物:早期内容物:腹膜外脂肪组织,后期内容物:可为腹内组织,较多为大网膜,也可为肠管。
白线疝底部有缺口,(典型白线疝腹膜外脂凸出)
最近做一波免费系列成套超声视频免费分享,原价一套-元,从年起累计在超声联盟购买自主产品或微店现再架产品两个以上,赠送一套视频,多买多送,最终解释权归超声联盟所有。
销售部负责人
销售售后咨询考试试看专区视频试看专区超声联盟购买的任何产品,都可以开发票,需要发票的请留言,备注抬头。我们的书籍均可以在微店,天猫,当当,淘宝等众多商城购买。也支持支付宝花呗支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