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ldquo悬壶济世rdquo王杏
TUhjnbcbe - 2021/2/10 12:57:00
他从未进过医学院校门,却曾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全国中医选拔考核;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余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成为全县医学界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已退休,但仍然坚持在中医临床一线,为振兴全县中医事业发挥余热。他就是扬州名中医,主任中医师王杏伯。救死扶伤是他毕生的责任上世纪60年代初,王杏伯刚步入社会,就立志做一名能为百姓祛除病魔的好医生。他通过四年的县中医培训班随师习医,成为一名中医内科医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那时经济条件普遍很差,很多人生病看不起,药源也紧张。王杏伯身在基层,最了解群众,每次诊治,他都尽量开出既省钱又有效的药方。原范水镇一户,父母都是盲人,儿子患了精索鞘膜积液,求医没钱又开不了刀,王杏伯施以中药,10剂见效,后10剂的药费还是由他代给。多年来,像这样少花钱治好病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乡镇卫生院院长,王杏伯在农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无论是做医生,还是当院长,他都长期坚持坐诊,常常忙得吃不好、睡不好。只要门诊上有人喊,他总是“我来!”;夜里有急诊病人,他随叫随到;需要会诊,就算他不值班也及时到现场处置。他常对身边的人说:“门诊无小事,病人的生命大如天!”。刻苦钻研是他毕生的酷爱王杏伯说,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对病人要满腔热忱,更要对业务精益求精。高超精湛的医技,是靠平时刻苦钻研出来的。只有干到老,学到老,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好一辈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什么病人,他都一视同仁,仔细问诊。每遇特殊病案,他都认真记录,反复求证。15年前,沿河镇一患者患有慢性脾胃疾病,医院,就是不见效,后经王杏伯施治,病情很快好转。经十余年跟踪随访,一直未见复发。50年来,王杏伯勤于治学,不断探究专业理论,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他作为编委先后参与编写了《农村中医诊疗手册》《李则藩临床经验撷萃》《当代中医理论发挥》《中医学临床与研究》等多部著作。仁者仁术是他毕生的追求王杏伯说,一个人只有心术与医术并重,才能始终保持大医本色。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求医送礼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他每次都婉言谢绝。年,淮医院治疗未果,便慕名前来就诊,还送了一沓现金。王杏伯一看很不高兴,严肃地说:“你既然奔着我来的,说明你信任我,这就是对我最好的酬劳,我会尽力为你治好病。要说感谢,等你病治好了再带一些病人来就好!”年,王杏伯即将退休,医院欲以年薪40万元聘请他前去坐诊。王杏伯觉得自己是宝应这方水土养育的,是*和人民培养的,理应用自己的余力继续回报家乡,便毅然回绝了对方的多次邀请。退休后,医院返聘时,尽管酬劳有限,他却欣然应聘。为了传承中医文化,他与省名中医李则藩、张长顺联手研究老年病、肝胆病和脾胃病中药制剂,开发出20多个院内制剂品种,临床效果满意。近几年,他还亲自带徒传教,致力于将国粹之道传授给年轻一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悬壶济世rdquo王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