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面对宝宝身体的小问题,
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
洛洛月子里就有嵌甲,导致甲沟炎,大脚趾指甲长不出来两侧化脓;出月子后支原体感染引起肺炎住院7天,陆续厉害的湿疹也开始了,眼睑处长了个霰粒肿,为此我吃了2个月的瓜果蔬菜,汤都不敢多喝一口。刚生了宝宝,因为作息时间改变、激素影响导致妈妈们的内心很脆弱,如果宝宝还有个小病小痛,一天都能崩溃几次。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心疼那时候的自己,不过更多的是觉得当时的自己过于焦虑,其实那些问题都是小病痛,不值得时时刻刻放不下,母乳喂养,宝宝是能够通过奶水感知到妈妈的焦虑,也是不利于他的成长。很多时候越怕什么就会越来什么,自己气场强大了,邪气更不容易侵犯自己。宝妈群里的应对建议和措施可取吗?
有段时间我也是深受宝妈群的“*害”,群里有些活跃的妈妈提出的建议看上去特别科学,感觉自己就像是找到了宝藏群,育儿方式都是值得借鉴的。最终,我却退群了。每个小孩的身体素质不同,生病症状也不同。例如:有的宝妈的小孩身体特别好,在他们那里只有一个真理:感冒吃药1周好,不吃药7天好,可是抵抗力差的小孩,稍微不采取积极的用药措施,很有可能就下行感染成为支气管炎、肺炎。所以宝妈群里的建议适当借鉴,接受新生事物,但不要盲从,自己毫无把握就直接找医生。小儿推拿到底好不好?
因为洛洛抵抗力差,听说小儿推拿好,绿色治疗,有病治病,没病增强抵抗力,试问哪个宝妈不愿意去尝试?我当然也是花钱买了经验的,也听说了身边推拿的几个例子,医院诊断肺炎,可是妈妈不想给小孩打点滴,就送给推拿机构试试,结果两天推好了,另外一个是高烧不退,推拿机构信誓旦旦说能推好,最后小孩子高烧7天不退,肺炎,人都瘦了一大圈,最终吃中药治愈的。所以我觉得小儿推拿不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只能说是可以锦上添花,抵抗力很差的小孩子有了症状就不要送推拿了,去门诊。医院?找什么医生?
这两年,医院跑跑了6、7处,医院都跑过好几次,如果是感冒症状,就推荐省医院的急诊,如果经济足够宽裕的,可以去私立门诊,如:唯嘉儿科。至于找什么医生,我是在一篇医生写的文章中看过,如果不知道找什么医生,又对医生职级有要求的,可以找大约40左右的副主任/主任女医生,她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心思细致,能接受先进的医疗知识,与时俱进。作为一个消费者,医院的专家号X青医生,我当初是因为想提高看病效率,医院值得信赖,去过很多次,但最终让我很失望。有一次因为大宝支原体感染咳嗽没好彻底,去复查,这个青医生看了最新的支原体衣原体检测结果,直接下结论:支原体阳性,治疗失败,需重新治疗。我回答:我严格按照医嘱吃3停4,4个疗程,她说不要谈原因,结果就是失败,要重新吃4个疗程。期间和进来站着的一位急诊医生攀谈,话家常,没有听诊的情况下,告诉我大宝喘得很厉害,我当场否定了,听诊后她改正说还好,但最终还是开了一大堆平喘的。最后我陆续从3个医生那里听说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只需吃足疗程无需再管,要鉴定是否失败,应该看一个滴度检查,检查依据都弄错了,就医体验感太差了!总结:小问题不用纠结找资历高的医生,如果问题涉及慢性的或严重医院的有经验有职级的,还有最重要的希望我们遇见的都是有职业道德的良心医生。如果有想给小孩买保险的念头,
越早买越好!
1岁10个月的洛洛小问题不断,一个是在今年1月份肺炎住院查出来的精索鞘膜积液,很多小孩2岁前能自动吸收,一个是没有断根的肺炎。其实这都是小儿常见病,但是如果预期不理想就会要住院治疗,住一次院起码得花费元,两个问题随便就得1万。当时拿着诊断单的时候,脑海里真的冒出一个念头,多亏在洛洛几个月的时候买了保险,已经报销一次了,如果真要再住院,花费了也有地方报销,而且住院前后30天的相关门诊费用能包括,多多少少有点欣慰吧。成为妈妈后,会因为他们嬉笑而幸福,会因为他们生病而沮丧,会因为他们久久不愈的感冒而焦虑,但是也会因为他们的需要,我会随时擦干眼泪,会第一时间把他们的问题处理好。你们是我的软肋,也成就了我的铠甲。让我们一起做好母亲这个角色,坚不可摧,和他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