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睾丸疝痛终结者上
TUhjnbcbe - 2021/1/1 19:25:00

玉一斋原创

OriginalWorks

睾丸疝痛终结者(上)

上海中医院蒋健

编者按

一篇以小见大的睾丸疝气疼痛治疗简史。

睾丸疼痛常见于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精索静脉曲张、阴囊炎、前列腺炎等疾病。中医如何治疗这类病症?笔者以为应该首先从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谈起。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下肢上行,过膝后沿股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进入少腹,最后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所以睾丸阴囊布满了足厥阴肝经,睾丸阴囊的疾病历来多从足厥阴肝经求治,部分则笼统地以“下焦”疾病论处。在古代文献中,睾丸阴囊类疾病一般按照经络辨证方法均当做肝病来处理,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需要厘清中医疝气的概念。疝气是指睾丸、阴囊肿胀疼痛,或牵引少腹疼痛的一类疾病。但在历代文献记载中,有学者将腹中攻筑作痛,牵引上下者,亦称之为疝,所以又有腹中之疝与睾丸之疝之说。睾丸疼痛无疑属于睾丸之疝。

但是,正如笔者在年7月15日、22日、29日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报》的“疝气疼痛效验方”中所指出,古代疝气包括以下三类疾病,第一类是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证,第二类是指生殖器病证,第三类是指剧烈腹痛的病证。而现代中医所说疝气已基本上是指第一类疝气,相当于“腹中之疝”,包括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腹外疝,其主要病理是腹部脏器经腹壁薄弱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第二类生殖器病证实际相当于“睾丸之疝”,可能受到西医疾病分类影响,现在一般不将其称为“疝气”了,只是当做男性泌尿生殖系疾病来看待。犹如现代不再将第三类剧烈腹痛的疾病像《金匮要略》那样称为“寒疝”,而只是当急腹症腹痛来看待一样。明瞭以上概念演变迁移,对阅读理解古代文献是有帮助的。至于睾丸疼痛一类的疾病称疝也好不称疝也好,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辨治和如何取效。

以下先看两例睾丸疼痛的诊治经过。

sdfd

案1.精囊炎

陈男,41岁,年9月18日就诊。

主诉:近日出现右睾丸疼痛,外院西医专科诊断为精囊炎,伴有夜尿频多,3~4次;中脘痞胀,口干,大便二三日一行,便硬如羊屎状。舌淡红,苔*腻,脉弦。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中度)、食道炎;肠镜检查示结肠息肉(钳除治疗)。从足厥阴肝经病变论治;处方:*柏12g,苍术12g,薏苡仁15g,川牛膝15g,川楝子12g,橘核12g,荔枝核12g,乌药9g,*芩12g,白芍60g,炙甘草12g,枳实12g,枳壳12g,14剂。

二诊(10月9日):服药数剂睾丸即不痛,唯夜尿多3次左右;餐后中脘痞胀,舌脉同上。原方加徐长卿15g,14剂。

三诊(11月9日):患者因工作原因,停药半月。现睾丸疼痛程度较当初减轻八、九成。但夜尿频多未见明显改善,且伴有尿不尽。夜半常觉胃痞。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原方去白芍、徐长卿,加蒲公英30g,丹参30g,王不留行10g,焦山楂15g,苏梗12g,莪术15g,14剂。

在上案治疗中,以四妙丸加*芩清利下焦湿热,以川楝子、橘核、荔枝核、乌药、枳实、枳壳等疏导肝经气滞,以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

sdfd

案2.睾丸鞘膜积液

张男,74岁,年6月17日就诊。

主诉:右侧睾丸疼痛,触之即痛,行走时内裤与之摩擦亦痛。尿频尿急,小便不畅,淋漓不尽,残尿需分数次方能排出,夜尿频多2~3次。大便质稀不成形,一日二三行,伴有胃痞。舌淡红,苔*腻,脉弦滑(在以后的诊疗过程中,舌脉基本不变,故下略)。B超示前列腺增生伴结石,右侧鞘膜积液,右肾轻度积水。素有糜烂性胃炎、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良性结节等病史。睾丸疼痛从肝经论治,淋证从湿热论治;处方:知母12g,*柏15g,川牛膝15g,苍术12g,蒲公英30g,败酱草20g,丹参30g,丹皮12g,瞿麦12g,川楝子12g,橘核12g,荔枝核15g,泽泻30g,车前草15g,萆薢12g,土茯苓15g,7剂。

二诊(7月8日):尿频尿急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尽感,夜尿1~2次,睾丸疼痛改善不明显。原方加去川楝子、车前草;加滑石15g,淡竹叶10g;蒲公英增至50g,7剂。

三诊(7月15日):夜尿频急减而未尽,睾丸疼痛,少腹胀,大便量少,有不尽感,一日二三行。处方:木香12g,槟榔15g,青陈皮各12g,枳实15g,制大*15g,莱菔子12g,蒲公英30g,橘核15g,荔枝核15g,川楝子12g,乌药9g,川牛膝15g,泽泻15g,小茴香9g,7剂。

四诊(7月22日):睾丸肿痛略减,但大便仍有不尽感,少腹时伴胀痛。上方加五灵脂12g,生蒲*10g,火麻仁15g,7剂。

五诊(7月29日):睾丸疼痛减轻近一半,小便亦较前大为爽快,大便通畅,不尽感几除。少腹时痞胀或微痛,近日凌晨四五点钟觉胸闷心慌烦躁,苔*腻化薄。上方去川牛膝、泽泻、小茴香、生蒲*,加丹参30g,瓜蒌皮15g,厚朴12g,7剂。

六诊(8月5日):睾丸肿痛减轻大半,尿频、尿急、尿不尽几除;少腹胀痛亦明显减轻;痔核出血疼痛,心烦,睡眠欠佳。上方加淡豆豉15g,山栀子15g,7剂;另予马齿苋g,7剂,每日煎煮后外用洗肛门。

七诊(8月12日):睾丸不肿几不痛,少腹胀轻;痔疮出血疼痛经外洗后明显减轻。处方:山栀子15g,*芩15g,制大*15g,橘核15g,荔枝核15g,川楝子12g,泽泻30g,乌药9g,小茴香6g,萆薢12g,枳实30g,厚朴12g,7剂;仍予马齿苋g,7剂,外洗同上。

八诊(8月19日):睾丸肿痛止,,痔疮出血几止。此后继续因皮肤瘙痒、咽干痛、心慌胸闷等就诊,均在上述处方基础上随症略作加减,再未有睾丸疼痛复发。后来随访亦无附睾疼痛。

在上案治疗过程中,始终以疏肝理气、利尿通淋、清利湿热为主,橘核、荔枝核、川楝子、泽泻、乌药、小茴香、萆薢、五灵脂、枳实等为主要药物。

(未完待续)

图文编辑李威

石羽全人

发煌古义,融汇新知。

1
查看完整版本: 睾丸疝痛终结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