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厨房里的中药材
TUhjnbcbe - 2020/12/16 17:11:00
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pf.39.net/bdfyy/bdfhl/181211/6706972.html

厨房里的中药材

中医常说的“药食同源”,指很多药物和食物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唐代《*帝内经太素》中有“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的说法。可见,在中医学看来,药物与食物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也有异处,民间亦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我们来看看,厨房里有哪些常见的中药材。花椒

亦名秦椒、蜀椒、用其椒红色的果皮。其生产和食用历史悠久,主产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四川、河南等省区。花椒含挥发油及川椒素和不饱和有机酸,具有局部麻醉和镇痛、杀虫作用。

功能温中健胃、散寒除湿、解*杀虫、理气止痛。可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咳嗽气逆、虫积腹痛、阴痒疮疥及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肌肉痛。

作为调味品,可除去各种鱼类、肉类的腥膻臭气,可增进食欲。但其性味辛热、燥烈,多食易消耗肠道水分,形成便秘,故不可多食。孕妇、糖尿病等阴虚火旺者、肠热出血者均不宜食。

胡椒

原产印度的热带雨林,早在两千多年前即已栽培,故药名带“胡”。现已遍布亚、非、拉三大洲20多个国家,不过主产国仍为印度及印度尼西亚、巴西和马来西亚。我国约年引种,现已遍及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

药用其果实,在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通称“黑胡椒”。如果实全部变红时采收,且用水浸渍一定时间,擦去外果皮,晒干,则表面呈灰白色,通称“白胡椒”,并为大多数人所习用。

胡椒亦为温里药,具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解*、和胃之功。多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冷痛、反胃呕吐、泄泻冷痢、食欲不振,并可用于解药食阴*。最宜于肠胃寒湿病证的治疗。

作为调料则用之较广,甜酒冲蛋、墨鱼肉片汤、清炖鸡汤、排骨汤、清炖水鱼中放点胡椒粉,其味辛香,更觉爽口宜人。但本品辛热纯阳,易动火伤阴,故阴虚内热、湿热蕴滞较重者不宜用。

小茴

正名小茴香或茴香,来源于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原产地中海地区,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山西产量大,内蒙古的质量佳。

功能暖肝温肾、散寒止痛、理气开胃、止呕,主要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呕泻、尿频、遗尿及睾丸鞘膜积液,为治疗疝气的要药。用于调味多研成粉单用,或入五香粉中用。

本品入汤剂或入丸散内服一般均未见不良反应,但有极少数人不习惯本品的气味,接触后发生过过敏反应。阴虚内热者及对本品过敏者忌用,孕妇慎用。

大茴

正名八角茴香。佐料中被称为“大料”。入料入药均用成熟果实。主产亚热带地区,现已成为我国的特产。其香特殊,在制作冷菜及炖、焖菜肴中常用,并成为花椒、肉桂等组成的“五香粉”中主料。以我国广西百色地区所产品质最优,成为我国传统的“大料”出口产区。

主含*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其芳香气味来源于挥发性茴香醛,具有抑菌、刺激呼吸道分泌细胞、刺激胃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药理作用。

大茴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温中健胃的功能。可用于胃脘寒痛、恶心呕吐、腹中冷痛、寒疝腹痛、腹胀如鼓,以及肾阳虚衰、腰痛、阳痿、寒湿脚气等症。但本品作药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作调味品。

因本品气味辛香、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忌用。孕妇应慎用。选用时一定要去资质证照齐全的正医院药房购买,避免购入假冒伪劣产品。

肉桂

肉桂,《神农本草经》就有这味药食材的记载,它是平常家庭中炖肉、炒菜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络的作用。

薏仁


  薏仁也是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中医认为,薏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解*之功,对平衡血压和血脂也有好处。


  推荐药膳:薏米莲子百合粥。薏米50克,莲子(去心)30克,百合20克,先煮烂,再与粳米50克同煮粥,用适量红糖(或蜂蜜)调味食用。有健脾祛湿、润肺止泻、健肤美容作用,适用于大便溏烂,下肢湿疹,面部座疮等症。

芡实


  芡实,又名鸡头米,也被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古药书中说它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泻,止带,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它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

推荐药膳:芡实马齿苋瘦肉汤。芡实克,马齿苋50克,瘦猪肉克。将三味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调味食用。此肉汤有清热解*、祛湿止带的作用。

山药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临床上常常用山药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推荐药膳:美龄粥。山药克、豆浆0毫升、香米克,用砂锅熬制香米粥,沸腾后放入豆浆山药,慢慢熬制,小火收汁,以免糊底。能调理脾胃,缓解腹胀,传说宋美龄曾不思下饭,厨师准备了一份山药豆浆做的粥,让其开胃吃饭。后美其名曰“美龄粥”。

葱姜蒜

葱姜蒜是炒菜时最常用的辅料,葱姜均是味辛性温之品,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不管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情感剧还是悬疑剧,不管外头是瓢泼大雨还是大雪纷飞,总会有人为回家的男/女主角递上一碗热姜汤,顺便还有一句“喝点姜汤祛祛寒”。有木有!生理期疼得不想动,舍友塞给你一杯热水,不用低头就知道,红糖姜水!可见姜驱寒通脉的功效真是深入人心。

相比之下,同为解表剂的葱白似乎就不那么有名了。说起葱,脑海里闪过的画面往往都是“京酱肉丝”、“小葱拌豆腐”、“煎饼卷大葱”……葱白咬到嘴里味道辛辣窜鼻,感冒流了几天鼻涕的都能……咦?怎么鼻塞好多了?没有错!你发现葱白的厉害之处啦!《肘后方》中记载,葱白豆豉汤能治疗“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翻译过来也就是为刚刚感冒,身体发热但不出汗,感觉怕冷,头痛鼻塞的人准备的。

外面买回家的卤味,吃前拍两瓣蒜拌一拌已经是常识了吧。大蒜杀虫的能力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来认识一下大蒜鲜有人知的本领:消积滞。没错,大蒜能治消化不良,尤其是食欲不振和肉食积滞。

恭喜你认真看到了文章结尾,信息量这么多,赶紧消化消化吧~

记得点击蓝字
1
查看完整版本: 厨房里的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