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工作,满足基层、偏远地区和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国家、地区就医需求,切实解决当地医疗水平落后、医疗条件差、医疗物资短缺等实际问题,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相继对*、西藏、四川等地的偏远地区进行医疗帮扶,还将医疗支援工作延伸至赞比亚,践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赞比亚国家领导人会见医院援外医疗队
精准援建救扶当地危重患者
在医疗支援的当地百姓眼里,医院的医生既是医疗技术精湛的专家,又是风趣幽默的健康导师,还是勇于救人的真英雄。
医院成立几十年,没做过一例外科手术。年,普外科医生葛*为一名70多岁重患手术摘除了胆囊结石,医院其它病人实施了4例胆囊切除术、1例女性股疝修补术、1例小肠破裂修补术。每例手术都带有教学性质,并针对术前的适应症、禁忌症,术中的解剖层次、手术步骤、注意事项、副损伤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为当地医生进行了详细讲解和演示,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指导作用。
妇产科医生于珊在医院开展了子宫肌瘤、卵巢瘤、宫外孕等妇科手术。同时,改良了剖宫产术术式,共完成手术70例,成功抢救危重患者4例,医院首例。
普外科医生孙剑锋援疆时开展了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甲状腺肿瘤、各类痔疮、腹股沟疝、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乳腺及体表肿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等手术86例,成功抢救危重患者7例。
援疆医生在手术中
技术支撑提升当地医疗水准
对医院
在多年的对口支援过程中,医院一批批优秀的医务人员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受援地区,不仅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挽救了无数危重病人的生命,医院的管理水平。
医院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抽调各科室业务技术骨干参与对口支援,医院业务水平。在医疗支援中,医院医疗队伍的实际,结合当地病种和医疗特色,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实施了“一对一导师制”工作,每名医生负责带2名所在科室的当地医生,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主动承担授课任务。
CT科医生孙波医院采取后颅窝2至5毫米薄层扫描,大大减少了后颅窝骨质造成的伪影,使小脑及脑干病灶显示相对清晰,降低了此处病变的误诊率。
核医学科医生滕守峰结合本专业特点,详细讲解检验项目与相对应的临床疾病,明确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规避了不必要的医疗风险,使检验效率、技术水平得到提升。3个月医疗支援期间共完成免疫检验人次,使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得到提升。
医院对口支援,在帮助患者治愈疑难病症的同时,也培养了偏远地区医疗人才,促进了当地学科发展,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
记者齐晓波李明君通讯员苗洪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