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Stan Fischer拯救了以色列的经济,他能来拯救美国么?-华尔街见闻
每年八月,全球央行的首脑们会在怀俄明的大提顿国家公园集会,探讨全球经济前景并交流管理经验。伯南克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对他的同僚们开玩笑的说道:“我们的共同点是,我们的指导教授都是Stanley Fischer。”作为MIT经济学系的终身教授,Stan Fischer的经济思想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他指导过的学生可谓是全明星般的阵容,包括现在的联储主席伯南克,欧洲央行主席德拉吉,以及布什*府的经济委员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现在的哈佛经济学系主任曼昆。Fischer出生于今天的赞比亚,他的父母希望它能够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学生时代他曾经想学习化学,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萨姆尔森的经济学说所吸引,开始走上了成为一名经济学家的道路。之后,他来到了伦敦经济学院,在这期间Stan Fischer最早接触到了凯恩斯的《通论》,并在期之后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深受其影响。随后他去了美国最好的经济学院,MIT经济学部,并在那里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在全美最富盛名的经济学重镇芝加哥大学找到了一份教职工作,作为毕业于MIT的经济学博士,他不可避免的卷入到了两个经济学派之间的激辩。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大肆批评凯恩斯主义。卢卡斯认为凯恩斯主义者人为的将经济学分为宏观与微观,同时在微观经济学中假设人人自私,而在宏观中人们的决策方式则显得摇摆不定。对这两部分经济学采用完全不同的假设作为基础,而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而卢卡斯本人则提出了“理性预期”的学说。Fischer夹在这场论战中间却表现得游刃有余,这似乎也预示了他在今后作为*策制定者在各国*府和机构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外交手腕。在Fischer的调和下,成就了现在主流的新凯恩斯学派。而他本人则首先提出了价格粘性的概念。Fischer曾经是伯南克博士阶段的指导教授,是在他的要求下,伯南克读了弗里德曼关于美国货币*策历史的著作,对其无论作为一名学者还是*策制定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为学生,伯南克曾坚定的表示,Fischer绝不是一个墙头草式的人。而Fischer的同事则表示,Fischer是一个平和而睿智的领导者。Fischer的履历不可谓不丰厚。1988年到1990年,在时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的Summers的推荐下,他担任了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而在1994年到2001年Fischer作为IMF的二号人物,参与应对了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而在2001年IMF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他结束了在IMF的任职;之后几年,Fischer作为花旗银行的副总裁全面负责公共客户。伯南克也正是受到了Fischer的启发,开始走出象牙塔,积极的参与到经济*策的制定工作当中。2005年,Fischer接受了以色列*府的邀请出任以色列央行的主席。任内他成功地应对了以色列的高通胀率,和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他找到了以色列相对于其他全球经济巨人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以色列的货币舍客勒。使货币贬值,刺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每个央行掌门人的重要选择,但是这种做法所引起的连锁反应,特别是对于那些庞大的经济体,所引发的后果可能是得不偿失的。但是,对于像以色列这样的小经济体,则可以放手使用货币大幅贬值的策略而不用担心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Fischer在短短的一年半内使舍客勒贬值了大约1/4。带领以色列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依靠出口的强劲表现逆势增长。他在任上的另一项成就就是作为以色列的最高级经济官员,他与阿拉伯国家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并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这也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技术型官僚罕见而卓越的*治天赋。伯南克的在联储主席任上的第二任期会在今年一月份结束,考虑到目前的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欧巴马*府选择让伯南克在今年秋季交班,目前他们也在积极寻找联储主席的继任者,在众多候选人中,Fischer的丰厚的履历无疑使他极具竞争力,但是他天生的劣势是他并非在美国本土出生,将这样关键的职务交给外来移民恐怕会引发民众对于货币安全的担忧。但是,刚刚获得任命执掌英格兰银行的加拿大人Carney解脱了Fischer的困境。Carney仅仅在读书期间在英国待过,而Fischer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快五十年。作为伯南克的老师,Fischer会步学生的后尘来拯救美国经济么?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