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宝妈在给宝宝洗澡或穿衣时发现,宝宝阴囊(睾丸)一大一小或是忽大忽小很是担心,到医院就诊做彩超提示“鞘膜积液”。什么是鞘膜积液?它是怎么形成的?又有哪些表现和危害?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接下来,*医生就来科普一下蛋蛋的忧伤之鞘膜积液!
1.什么是鞘膜积液?
类似于我们穿衣服一样,睾丸及精索被鞘膜包绕,正常的鞘膜腔内仅有少量的液体,病理状态下鞘膜腔内液体异常增多,形成鞘膜腔积液我们称之为鞘膜积液,换句话来说就是“蛋蛋”泡水里了。
2.鞘膜积液是怎么形成的?任何分类?
根据鞘膜积液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鞘膜积液。原发性即原因不明,可能与鞘膜分泌增加、吸收减少有关。继发性鞘膜积液:睾丸附睾炎症、结核、阴囊内丝虫病、睾丸肿瘤、阴囊手术、创伤均可引起继发性鞘膜积液(积液多浑浊,甚至呈血性、脓性或乳糜性)。
婴幼儿最常见的交通性鞘膜积液又称为先天性鞘膜积液,主要是由于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所致。当睾丸下降完全后,鞘状突均闭锁退化,如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同腹腔相通则可形成交通性鞘膜积液或腹股沟斜疝。
根据鞘膜积液所在位置的不同,鞘膜积液可分为睾丸鞘膜积液(最常见)、精索鞘膜积液(也称精索囊肿)、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交通性鞘膜积液(先天性)。
3.鞘膜积液有哪些临床表现?有何危害?
鞘膜积液多无症状,主要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区肿大,部分患者站立位时可有下垂感或牵扯痛。鞘膜积液量多时可触及不到睾丸,透光试验可为阳性。婴幼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常有阴囊忽大忽小的表现(哭闹或晨起活动后明显增大,休息或睡眠时恢复正常)。
当鞘膜积液的体积大,张力高时,对睾丸的血液循环有影响,可影响睾丸的形态和功能,甚至可导致睾丸萎缩,对孩子未来的生育功能造成影响。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患儿因鞘状突闭合不全,可有肠管嵌入而嵌顿坏死的风险。
4.鞘膜积液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对于1岁以内的儿童,如果鞘膜积液体积不大、张力不高,可以暂时不急于手术治疗,积液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但是1岁半(18个月)后,如若鞘膜积液仍未好转则应尽早积极寻求外科手术治疗,以免影响睾丸发育。
成人无症状的少量鞘膜积液,亦可不治疗。继发性鞘膜积液应积极处理原发病,必要时可施行睾丸鞘膜翻转术治疗。当积液量多、体积大伴明显症状时,应施行鞘膜翻转术治疗。手术将多余的鞘膜壁层切除,然后再将其边缘翻转缝合。
温馨提示:医院泌尿男科现已常规开展微创腹腔镜技术、阴囊镜技术治疗鞘膜积液,手术时间短(半小时以内)、出血少(几乎无出血)、恢复快(住院仅3-5天),欢迎就诊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